近日,很多微信公号都在辟一个谣,针对的是一条“溺水一小时,倒背着奔跑就能救命”网传信息。这条网传信息称,如果儿童溺水1小时内,大人可以拽着孩子双脚,采用倒背着孩子跑步的方法救活孩子。
▲网传溺水一小时内,用倒背控水可救人
对此,网上各篇辟谣文章纷纷引用了一张拍于2004年广东东莞道窖镇昌平村的照片。该照片记录了一起悲剧事件:一个男孩失足跌进江里,1小时后被村民救上岸,20多名村民和警察便开始用倒挂的土方法百米接力来回奔跑,希望救回孩子性命。但最终未能挽救回孩子性命。辟谣文章以事件结果为论据,对网传“倒背控水法”进行了全方位的批驳,结论“此法有害无益”、“此法害死人”。
▲网上流传大批对这一“倒背控水法”的辟谣文章
▲原图拍于2004年广东东莞道窖镇昌平村
“倒背控水法”真的一无是处吗?那它为何会在民间流传千年,一直被作为溺水抢救的主要方法?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就此事请教上海120急救中心科教科副科长李明华。专家表示,这是古人对急救方法的探索过程。在心肺复苏法发明后,“倒背控水法”确已淘汰,但是不应该被“一棍子打死”。
“控水法”至少流传3500年
据文献记载,早在3500年前的埃及,就有人对溺水者使用了类似“倒背控水法”来急救。当时的埃及人将溺水者头朝下,双脚挂在树上,这一方面有助于排除肺内的积水,增加肺内氧交换的面积,另一方面增加了胸腔里的压力以帮助呼气,压力减小后有助于吸气。此后,这一方法在欧洲盛行很久。
到了18世纪,人们在救治溺水的过程中发展了一种“马背复苏法”,将患者横向俯卧在马背上,驱马跑动,由于躯体在马背上反复颠簸,使患者胸部周期性受压放松,让胸内压随颠簸撞击频率而有节律地变化,则可恢复呼吸。
“倒背控水法”有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倒挂树枝,到马背复苏,这些都是古之医者智慧和实践的结晶。而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在内的现代心肺复苏术,发展于上世纪中叶,至今也未超过百年。
“控水”曾用于临床
记者调查发现,有大量证据可以证明“控水法”曾经在临床上有过应用。
1973年,一本名为《中国临床医生》的期刊指出,“对这个问题(指在淹溺急救中是否须作“控水”),目前临床上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淹溺主要是由于水分吸入呼吸道及肺造成窒息所致,故强调在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前必须进行‘控(倒)水’,以清除呼吸道内的水分。也有人认为控水排出的水分不多,大量水分仍可留在肺内,而且实验证明肺内保留有相当水分时仍能吸入空气,如因控水而推迟人工呼吸,反而延误抢救。”由此推断,当时医生有的开始直接使用人工呼吸救治溺水者,而有的医生还在人工呼吸前使用“控水法”。
可见,以倒出口、咽及气管内的积水为目的的“控水法”,其产生和发展都有独特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也曾被使用过相当长一段时间。若以“墙倒众人推”之势批驳“倒背控水法”,未免有失公平。
该辟谣的是“1小时”
李明华解释,溺水属于特殊场合的心肺复苏,欧洲心肺复苏指南指出:溺水导致的心脏骤停与心源性心脏骤停,在发病机制上有所不同。通常在针对心源性心脏骤停者实施心肺复苏时着重于胸外按压,而溺水者是由于缺氧而导致心脏骤停,通过纠正缺氧也能促使自主呼吸和循环的恢复。救治溺水者时,建议快速清理呼吸道,包括清除口鼻异物和口腔积水,清理的时间不超过10秒钟;然后先给予5次有效通气(能观察到胸廓起伏),如果溺水者没有反应,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照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的方式反复循环操作,以期达到纠正缺氧和恢复循环的急救效果。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血液循环随即停止,会造成人体组织的缺血缺氧。不同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有所不同,比如心脏耐受缺氧的能力可达到30分钟,在此时间段内实施抢救,心跳恢复的可能性较大。然而人体的脑组织耐受缺氧的能力非常差,一旦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以上,就会因缺氧而出现脑细胞死亡。即使以后心跳呼吸恢复,造成的脑损伤也是不可逆的。所以,心脏停止跳动后的4分钟,也被称为急救的“黄金4分钟”。因此,在快速判断溺水者心跳呼吸骤停后,应即刻实施心肺复苏,才有可能在溺水者存活后保留良好的神经功能,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事实上,“倒背控水法”的原理和现在临床上应用的心肺复苏法也颇为相似。李明华介绍,“倒背控水法”的目的是为了排除积水,帮助呼吸以期纠正缺氧。这种原始的方法是古人对急救方法的探索,是现代心肺复苏的起源。但随着医学的不断研究和发展,新的急救方法逐渐取代了古老的急救方式,能更有效地提高急救成功率。
李明华强调:“网传信息中‘溺水1小时,可救治’的说法就完全不靠谱。”通常淹溺时间少于10分钟,急救成功的可能性较高;淹溺时间超过25分钟以上,那么成功率就很低了。
[P仔报告]
对于遇到溺水者,奋不顾身去救人的勇士,P仔要给你们点赞。
关于救治溺水者,专家还有两个提醒:第一,遇到溺水者,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第二,如果下水救助溺水者,在上岸后,应更换人来实施心肺复苏,避免下水者体力不支,使得急救效果下降。
图片编辑:徐佳敏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