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上观新闻
当前的位置>>求证实录>>中国高铁导致群发性地质灾害?保智商,远离荒谬钓鱼文!
中国高铁导致群发性地质灾害?保智商,远离荒谬钓鱼文!
发布时间: 2018-06-21 17:33:11
作者: 郑子愚
有人曾因误信钓鱼文险酿惨剧,你还会信吗?

 

近日,一篇题为《中国高铁——悄悄开启群发性地质灾害的魔盒》的文章在网上流传。文章讲述了“中科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的老教授张拾迈”的故事:“在中国的高铁大潮面前,张拾迈是为数不多保持着谨慎、理性的学者。经过全面、细致的研究,他得出‘中国的地质不适合建高铁’的结论。认为在中国的地质条件下,高铁产生的夏尔谢夫力将导致严重的斯蒂芬金效应,引起群发性的地质灾害。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一直致力于阻止高速铁路的盲目上马,他曾多次向铁道部和国务院写信表明自己的担忧,却屡屡遭到无视。而现在,随着这一批高铁线路的陆续通车,张拾迈教授的警告正在渐渐地不幸变为现实…… ”

网文截图


这些都是真的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查证发现,这篇网文故弄玄虚,它其实是一篇在网上流传了8年多的“钓鱼文”。


所谓“钓鱼文”,就是典型的文字恶作剧,作者利用读者的知识盲点,达到其“钓鱼”的目的——戏耍与自己理念相左的特定人群。这篇文章最初从2010年9月初开始在网上流传,引发大量网友关注。但事实上,这篇文章的所有内容都是瞎掰的。


文章内容荒谬至极,现在就来看看其中十分明显的三个疑点:


疑点一:“有心无力的智者——张拾迈”到底何许人也?他的“上书”屡遭有关部门无视?

网帖截图


如果这位张拾迈教授真是一位学术能力过硬的老教授,那么互联网上一定能够查阅到与他相关的论文著作。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以“张拾迈”为关键字,在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在内的大型论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却没有发现任何一篇作者栏中含有张拾迈字样的论文。


记者进一步在网上检索发现,早在2010年9月18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就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澄清声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张拾迈教授”,更没有任何人向任何部门提出过停止修建高铁的建议;此事已经严重侵犯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名称权和名誉权,该所保留对侵权行为人依法追究全部法律责任的权利,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全部由侵权行为人承担。


声明截图


那么张拾迈到底是谁?有网友猜测,“张拾迈”压根就不存在,将“张拾迈”分开理解,其实就是“主张高铁开10迈(约为16千米/小时)”的意思。

 

疑点二:“夏尔谢夫力”和“斯蒂芬金效应”是什么?


网帖截图


“张拾迈教授”不存在,那么“夏尔谢夫力”和“斯蒂芬金效应”是否存在?它们真的会引发地质灾害?


按照网传文章所述,“夏尔谢夫力”在1903年就被重视,而“斯蒂芬金效应”在1926年以后就被詹天佑的同门工程师斯蒂芬金发现。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那么在各大数据库中一定会有有关这两个概念的释义。


记者在多个论文数据库中搜索这两个名词,结果是偌大的论文数据库找不到有关“夏尔谢夫力”和“斯蒂芬金效应”的只言片语,这两个所谓的物理概念根本不存在。

这两个概念又是如何编造出来的?


记者发现,早在2010年9月8日,一位自称是《中国高铁--悄悄开启群发性地质灾害的魔盒》原作者的网友在某贴吧发文称:“在文中我用彩蛋向某贴吧的2个id(用户名)致敬了,‘夏’尔‘谢’夫力是指虾蟹,斯蒂芬金效应是指StephenKing。正是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挖坑不倦的精神鼓励了我的创作。我想让他们知道。”


再看网文中提及的一些地震、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之间发生时间间隔久,发生的地点也相去甚远,基本可以辨别这些地质灾害属于单发性地质灾害,而不是群发性地质灾害。“中国高铁导致群发性地质灾害”的说法站不住脚。

 

疑点三:高铁应该用有砟轨道?


网帖截图


原文还提及:“石子可以对夏尔谢夫力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而今天我们的高铁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无碴(应为“砟”,“碴”为错别字)道床,把钢轨硬生生钉在水泥地上,则会给夏尔谢夫力带来火上浇油的效果。”


对此说法,《北京青年报》记者曾采访了一位专门从事铁路道床建设方面的专家。该专家表示,在铁路上,“砟”的意思是小块的石头。传统的常规铁路都是在小块石头的基础上,再铺设枕木或水泥钢轨,有砟轨道受气候影响大,需要花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行维修,维护不当就会出现变形,这种铁路并不适用于列车的高速行驶。

目前,多个国家都将无砟轨道的技术运用到了高速列车上。无砟轨道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把钢轨直接钉在混凝土的水泥地上,通俗地说它就像由黏土基、碎石等混合而形成的一块弹性很好的轨道板,这种无砟轨道受气候影响小,使列车的受力相对均匀,轨道稳定性相应增强,而且不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频繁维护。


“高铁应该用有砟轨道”观点,显然已经落后。

 

其实,早在2010年9月8日,也就是该网文首次大规模流传后的几天,这篇文章的原作者就发帖自曝:文章是一篇“钓鱼文”。


由于“钓鱼文”所表达的内容惊悚,又经过一定的包装,容易被一些“无辜读者”误信。如《中国平民体内发现美国转基因SCoAL基因》《中国人已被西医弄成药罐子》等“钓鱼文”反复在网上流传,甚至有读者就因误信“钓鱼文”而停止服用降血糖的西药,险酿惨剧。


此外,网络“钓鱼文”频频出现,虽然媒体和权威部门出面辟谣,原文作者也偶尔自曝写作目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收网和炸鱼,表明“你被我耍了”),但是最终都没能阻止它的反复流传。这篇文章也是如此,在时隔8年之后,仍在被不明真相的网友转发传播,信的人还不少。其实,这类“钓鱼文”并非没有弱点,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已经故意安插了一些较明显的“BUG”(隐藏的问题或缺陷),等待专业人士或者有心人去发现。网友只需要对于其中生疏的人名和名词概念仔细搜索,不难发现其中端倪,进而一举发现这类文章是“钓鱼文”的本质。


最后,上海辟谣平台要提醒,“钓鱼文”误导网友的危害实实在在,撰写钓鱼文的作者不能因在事后自曝写作目的被免责,也不能以“只是恶作剧”为由来开脱责任,只要是“谣言”,就必须受到应有的监管和惩戒。

 

分享至
(0) (0)
上海辟谣 版权所有 所有文章均为上海观察所有 不得转载 保留所有版权

评论

网友评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出品
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监制
 
辟谣联盟
注册
手机号码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验  证  码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手机号码

验  证  码

新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登录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