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上观新闻
当前的位置>>涨姿势>>吃?不吃!长时间泡发的黑木耳竟然产生了致命毒素……
吃?不吃!长时间泡发的黑木耳竟然产生了致命毒素……
发布时间: 2016-10-22 06:00:04
作者: 宋慧
其实,黑木耳正常泡发1、2个小时就可以食用了。一旦泡久了,我们就只能把它扔了。

黑木耳又名黑耳、桑菜,营养丰富广受喜爱,餐桌“出镜率”高。不过,近日,有网友向上海辟谣平台询问:听说食用长时间泡发的黑木耳会致命,这是真的吗?


由于干黑木耳需要泡发后才能食用,不少家庭会一次性泡发一些,储存着慢慢用。如若“致命”一说成立,岂不是危机随时四伏?对此,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进行了一番查证。


黑木耳中毒事件真的有


记者搜索发现,近两年已发生了数起因食用长时间泡发黑木耳导致中毒的事件。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今年7月20日,福州一对新婚夫妇因食用泡了两天的黑木耳引起中毒,丈夫上吐下泻,而妻子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黄疸、脓毒性休克。医生初步诊断后,怀疑是变质黑木耳导致的生物毒素中毒。


据《温州日报》报道,2015年7月,一男子吃了泡发3天的黑木耳后,起初腹泻,全身出现黄疸,最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在ICU抢救一周后才脱离危险。医生诊断后称,是因为久泡后的黑木耳产生了生物毒素,食用后导致急性生物毒素中毒。


2016年8月,由北京市科协等多家单位共同发布的“每月科学流言榜”中,“吃了水中久泡的黑木耳会中毒”一条上榜,且被明确标注为“有急性生物毒素中毒的可能”。


媒体报道中屡次被提及的“生物毒素中毒”是什么?它是指由毒蘑菇、鱼胆、蛇毒、蜂毒等生物毒素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常以急性肝、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以神经毒性为主,也有一些以血液、肌肉溶解为主。重症患者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严格来说,这种生物毒素是一种细菌毒素。


黑木耳本身无毒,但由于营养丰富,泡在水中容易引起细菌繁殖,遇到高温天气,细菌繁殖速度就会变快。加上泡发过程中,细菌、霉菌也可能会污染木耳,加速导致毒素产生。上文中提到的两起中毒事件,都是发生在高温的夏天。


泡发24小时,细菌爆发增长


在室温超过20℃时,黑木耳泡发过程中,细菌的数量和泡发时间成正比。央视求证栏目《是真的吗》曾做过一个实验,证实了这个现象。


央视记者从超市随机购买了一袋木耳,从中取出5份,分别泡发2小时、5小时、8小时、16小时以及24小时,样本送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菌群培养后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泡发了2个小时的木耳菌落总数为130000cfu/g,泡发了5小时的木耳菌落总数为350000cfu/g,泡发8小时的木耳菌落总数为410000cfu/g,泡发了16小时的木耳菌落总数为1000000cfu/g,泡发了24小时的木耳菌落总数为1900000cfu/g。从实验数值上看,泡了时间越长的木耳,菌落总数数量越多。



进行此项实验检测的工作人员介绍:“菌落总数就是测试样品中所有的微生物的总数,表示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如果菌落总数数值比较大,就说明样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比较高。通俗地说,就是这个样品比较脏。”


虽然实验室最终未给出细菌的种类,但是从数量上看,如果黑木耳泡发时间超过24小时,相比于泡发2小时,菌类总数增长超过10倍。那么,如果泡发48小时、72小时呢?正所谓“细思恐极”。


黑木耳到底应该怎么吃?


其实,黑木耳正常泡发1、2个小时就可以食用了。一旦泡久了,我们就只能把它扔了。


在7月份福州这起黑木耳中毒事件中,救治中毒病人的福州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张伟就提醒,其实在高温天气,不仅是木耳,像干蘑菇、干豆角、干黄花菜等浸泡时间太久,都有可能产生黄曲霉素等生物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若发现泡过的木耳等干菜已经发黏,有味道,一定要倒掉,不要侥幸进食。


黑木耳到底该怎么吃?研究食用菌的科普作者杨国力在《久泡的黑木耳到底有多大的危害?》一文中建议:


第一,鲜木耳不可食用。这是因为鲜木耳中含有一种“卟啉”的物质,食用鲜木耳后经阳光照射会发生植物日光性皮炎,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痒痛,所以木耳都需要阳光暴晒,分解掉卟啉,制成干品再出售食用。


第二,干制木耳食用前需要泡发洗净。尽量用温水泡发,缩短泡发时间,泡好后,流水清洗两到三遍,最大限度除去杂质和有毒物质。


第三,适量泡发。如果黑木耳泡多了,可放入冰箱冷藏,如果冷藏时间超过24小时,不管是否变质都要扔掉。


参考资料
科学网 《久泡的黑木耳到底有多大的危害?》
千龙网 《吃了水中久泡的黑木耳会中毒?》
央视“是真的吗” 《木耳不宜过夜泡发?》
北京青年报 《吃黑木耳能丢命? 木耳很好,别总“黑”人家了》
中国新闻网 《新婚夫妇吃泡发两天的木耳被毒倒 此类中毒事件不止一起》
观察者网 《流言揭秘:食用久泡的黑木耳会中毒?》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获取更多信息

分享至
(0) (0)
上海辟谣 版权所有 所有文章均为上海观察所有 不得转载 保留所有版权

评论

网友评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出品
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监制
 
辟谣联盟
注册
手机号码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验  证  码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手机号码

验  证  码

新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登录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