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时代,许多家庭都将孩子作为掌上明珠,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家长们都非常关注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从大数据实验室收集来的一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从2016年10月30日到11月6日这一周内,从微信推送中所收集到的谣言中,共有410条谣言是与孩子有关的,平均每天有58条。而在这些关于孩子的谣言中,主要是关于健康、教育和安全三个方面,而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与孩子的健康有关的谣言,因为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方面,而健康方面是最贴近生活的,也就更容易引起家长们的关注。
下面让我们逐个击破这类谣言吧。
一眼识破“标题党”
我们来看看这些谣言的标题都是怎样吸引家长们去关注的:
一碗面,害了一个孩子,却惊醒无数父母
太可怕了!每个做父母的都会对孩子做这样的举动,幼儿摇晃脑出血!
粥里放它,断送了8个月孩子的命……煮粥禁忌,你知道多少?
妈妈一巴掌,8岁孩子没了!孩子的这个部位千万不能打!
6岁孩子不幸身亡,这元凶你家孩子也爱吃!
牛奶又出事了!致癌物超标140%,别给孩子喝了!
“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的。”名校班主任的一番话,提醒无数家长!
央视CCTV1王小丫:白色卫生纸,给你带省钱的同时正在慢慢杀死你的孩子?
医生警告:湿纸巾对孩子的伤害好多爸妈都轻视了!
我们仔细看看这些标题,就可以发现这些标题的一些特点:
大部分都带有警告或恐吓的语气。这些标题中 “!” 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标点符号,而且经常会带有“可怕” 、“出事” 、“警告” 等字眼;
为了增强事情的严重性,谣言的标题通常是会带有一个案例,一般是孩子受到伤害甚至是身亡。这些例子一般会尽量详细,通常会说明孩子的年龄,以此提高例子的可信度。比如《粥里放它,断送了8个月孩子的命……煮粥禁忌,你知道多少?》、《妈妈一巴掌,8岁孩子没了!孩子的这个部位千万不能打!》、《6岁孩子不幸身亡,这元凶你家孩子也爱吃!》等这些文章就是用孩子身亡的例子来夸大严重性。
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可信度,甚至会打着专家或学术权威等的名号,让家长们深信不疑。比如“医生警告”、“央视CCTV1王小丫”、“名校班主任”等等。
错漏百出的内容
1.夸大事实
从这些文章里面的内容来看,其实大部分事件严重程度和标题中所说的严重程度并不匹配,也就是说标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夸大了事件的严重性。辟谣君想提醒大家,这些谣言的标题大多都是自己杜撰了一些致命的例子,以吸引人眼球,从而提高阅读量和转发量。
比如在 “粥里放它,断送了8个月孩子的命……煮粥禁忌,你知道多少?”这篇文章里面,并没有提及到煮粥禁忌会断送孩子性命的具体的例子,而是直接用一句“发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就带过去了,接着就开始解释婴幼儿不能吃盐,以及其他一些禁忌。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讨论这些禁忌是否真的符合科学依据,但是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带有欺骗性。即便对于文章中所提到的这些禁忌可能会对婴幼儿的发育会有不好的影响,但是标题直接将其定性为“会断送孩子性命”,严重夸大了事情的后果,甚至在一定程度造成恐慌。
夸大事实的谣言举例
2.用笼统的概念,以“全”概“偏”
还有一些标题中所提及的东西通常都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但是实际上文章中所说的东西的范围要比标题所说的东西要小得多。所谓“一竹竿打死一船人”,这种标题很容易误导读者以为所有的这类东西都是有危害性的。比如文章《医生警告:湿纸巾对孩子的伤害好多爸妈都轻视了!》中,我们看到标题中的“湿纸巾”会以为湿纸巾对所有的孩子的健康都不好。但是其实文章中所说的是湿纸巾中的一种成分——甲基异噻唑啉酮 (MI)有可能会让某些孩子的皮肤过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对这类物质过敏。文章标题会误导读者误以为湿纸巾会对所有的孩子都有伤害。
以“全”概“偏”谣言举例
3.“挂羊头卖狗肉”
除此之外,推送里面的文章为了提高自己的可信度,通常借用一些权威性机构或人物的名头,但是当你点进去的时候,里面的内容却并不是标题中所说的那样,要么是歪曲权威机构的报道,要么是完全搭不上边。如《央视CCTV1王小丫:白色卫生纸,给你带省钱的同时正在慢慢杀死你的孩子?》这篇文章,为了增强可信度,还特意附上视频,视频也确实是中央CCTV1王小丫主持的节目,节目中的报道并不是关于白色卫生纸怎样慢慢杀死孩子的,而是关于一些黑作坊在没有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用劣质的原材料——脱墨纸来生产我们常用的餐巾纸,这些白色纸巾没有经过消毒,也没有包装,还添加了大量的荧光剂和漂白剂。这才是视频中所说的不卫生的餐巾纸。
但是文章中却完全歪曲了视频的意思,甚至完全脱离央视的报道,来散播一些白色卫生纸有危害的谣言。这些谣言,为了增强可信度,还特地引用了大量的数据,还有很多是来自国外的研究资料,“意大利”、“瑞士”、“美国德克萨斯州”等等,看似非常高大上。但是当你真去搜这些资料的来源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找到它确切的来源的。这些数据大部分经过夸大或歪曲,有时候甚至是捏造数据以增强可信度。当你再看下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就是为了打广告——某牌子的“本色纸”,宣称没有经过漂白,没有添加荧光剂。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明白,前面那些铺垫都是为了增强广告效果啊。
套用权威机构谣言举例
育儿小建议
经过上面的一些分析,希望各位家长以后需要擦亮眼睛。下面辟谣君给家长们一些小建议:
1 不要轻易相信一些非官方或专业的公众号所发表的文章,如果发现这些文章符合以上谣言的特点时尤其要提高警惕。
2 在看到这些关于孩子健康或者其他方面的推送时,在不确定的时候一定要找专业人士比如医生进行咨询,也不要轻易相信这些文章中所挂的一些权威人士或机构的名号。
3 尽量不要转发这些推送,除非已经向专业人士核证过其真实性。
本文转自“辟谣特工队”公众号;题图来源网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