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上观新闻
当前的位置>>辟谣报告>>跟健康类谣言say goodbye
跟健康类谣言say goodbye
发布时间: 2016-12-22 11:19:46
作者: 辟谣特工队
盘点健康类谣言的几大特点。

你是否曾经被这样的标题吓到,掉进健康类谣言的大坑中去?你的亲人是否整天在朋友圈、微信群转发这样的推送,让人不胜其烦?


健康作为全人类都极为关注的焦点,自然成为了谣言的重灾区。从微信公众平台每天被举报的谣言情况看,每天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健康类谣言大约占被举报谣言的80%,可见健康类谣言已经在微信公众平台泛滥成灾。


如果你是一个不具有专业医学知识的读者,该怎样去辨别这类型的谣言呢?莫方,下面就让小编来总结常见的健康类谣言的几个特点,帮助你把它们揪出来~


一、标题严重夸张失实


此类谣言大多有夸张的标题,归纳而言,有以下三大特点:


(1)标题中高频出现的词语有“震惊全国”“99%的人都不知道”“听到这条消息,xxx都惊呆了”“再不看就晚了”等等,给人一种不看就会吃亏的紧迫感,极度夸大了内容的重要性;


(2)使用连续多个感叹号或者问号,粗暴地加重标题语气;


(3)每个字之间间隔一个空格或者用标点分隔开,以营造一种回避敏感词,被管理员发现就会被删除的感觉,使人认为内容是具有机密性质的,从而满足人们的窥伺欲。


当然,不管你点进去之后看到的是什么,标题概不负责哦。


典例:

《柚子的秘密,太恐怖了!难以置信!》

《吃它一次等于5颗避孕药!怪不得很多人怀不上宝宝!速看!!!》

《脚、头、皮.鲜、顽^固^性^鲜^根^除,我找.了很久了!》


二、内容夸大,营造单一食物到能包治百病的地步


此类谣言一般以介绍某种食物或者养生方法为主,为了凸显主体的重要性,而夸大主体的功效,比如声称这种食物对人体的所有器官都有好处,吃/用了这个就能预防大部分疾病,让人看完文章之后产生一种“这个是万能药”的错觉,从而短时间内陷入对它的狂热追捧中,有人甚至会大量采购这种食物囤积在家天天食用。


但是冷静下来一想,它不过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通的食物罢了,本来怎么吃就怎么吃,要是真有那么神奇,为什么人们还要吃大米,不把它当主食呢?


典例:《长寿菜第一名,你绝对想不到……快告诉家里人!》


文中声称豆芽是长寿菜第一名,常吃豆芽能延年益寿,很明显在夸大豆芽的功效。


《秋季护肤|必吃这种美容蔬菜!》


把大白菜吹得天花乱坠,辟谣君今天就和你好好一探究竟!


1138ddf.jpg

白菜能补钙?


首先,图片中的“百菜不如白菜”就有夸张之嫌;


其次,“吃白菜能补钙”部分,作者粗心得把每克大白菜中含钙量的数据都忽略掉了,只能让辟谣君自己查资料了,于是辟谣君就找到了这张表格:


fe63319.jpg

木耳菜、油麦菜、油白菜等一大堆蔬菜表示不服,我们的钙含量可比白菜的高多了呀。


医师们也表示,大白菜的补钙作用十分有限,人体难以吸收蔬菜中的钙,吃大白菜补钙还不如喝牛奶呢。


“白菜能防癌”?


文章说白菜能防癌是因为白菜中有一些微量元素,能辅助分解同乳腺癌相接洽的雌激素,但是这些微量元素是什么呢?辟谣君查到了能找到的关于“吃白菜抗癌”最早(1990年)的中文报道:


1482376350(1).png

所以,其实是吲哚-3-甲醇能抗癌而非“一些微量元素”。辟谣君查阅文献得知,吲哚-3-甲醇确实具有一定的抑制动物癌变的作用。然而这种物质并不是白菜独有,它普遍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


至于“白菜中微量的钼可抑制亚硝酸胺的合成,从而抗癌”的说法,钼确实有抑制亚硝酸胺合成的作用,但是含钼丰富的食物有豆类、谷类、绿叶菜,以及动物的肝、肾等,也非白菜独有。


白菜中不管是吲哚-3-甲醇还是钼含量均为微量,它真正能起到的抗癌作用微乎其微,辟谣君认为和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并无太大区别,因此不应该拿出来当特点讲。


严谨地说,这篇文章介绍的白菜功效只有“养颜护肤”和“润肠通便”算是比较合理的。即便如此,使大白菜有这些功效的功臣: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膳食纤维,都不是大白菜特有的。要补充维C和维E,吃白菜还不如吃水果补得快。


膳食纤维广泛地存在于谷类和蔬果类食物之中,也并不仅仅通过大白菜获得。这篇文章就盲目夸大了大白菜的好处,让人产生白菜就是“百菜之首”的错觉。


三、声称内容来源于 权威,却无依据


很多谣言为了增强可信度和说服力,都会说这个结论来源于科学研究,最好是欧美的科学家研究出来的:“据美国科学家研究”“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现代健康医学研究发现”……


看到这些词语,一些读者就以为抱到了权威的大腿(大腿指有权力,有地位,有文化的人),从而轻信了谣言。


但是,除了这几个字之外,就算你把文章的字全抖出来,也找不到这所谓“研究结果”更多的具体信息来源了(发表媒体、时间、作者等详细信息),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当然也有一些聪明的编辑把这个模糊的研究主体稍微具体化了一点,为它们套上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权威代表,比如“《本草纲目》”、“世界卫生组织”等等,听起来逼格又高了一点,但是只要你稍微搜索一下,就会发现所有搜索结果都是谣言本身,并不能找不到真实的研究资料,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典例:《长寿菜第一名,你绝对想不到……快告诉家里人!》


文中有“来自《本草纲目》”的一段文字:


9645d38.jpg

然而《本草纲目》记载的原文是这样的:

豆芽,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解酒毒热毒,利三焦(时珍)。发明:时珍曰︰诸豆生芽皆腥韧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独异。今人视为寻常,而古人未知者也。但受湿热郁之气,故颇发疮动气,与绿豆之性稍有不同。


说好的食后清心养身呢?你继续说,我把李时珍的棺材板按住了!


《医生都坚决不碰的食物,你却天天都在吃!》


标题说“医生坚决不碰”,内容却一个字都没有提及这个,既没有说明医生不碰这些,也没有说明有什么证据证明医生坚决不碰。


强行拉医生加戏,医生一脸懵逼。


四、偷换概念 逻辑硬伤


一些健康类谣言在摆出各种专业医学知识,卖弄几个专业名词故作玄虚的时候,却总是会在逻辑上闹出笑话。


最常见的逻辑问题,就是展示一个真实研究的结果,然后推断出一个和研究结果没有严谨逻辑关系的令人震惊的结论。


这类陷阱隐藏较深,防不胜防,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碎片化和快餐式阅读的环境下,读者往往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不认真思考背后的逻辑关系,很容易就被前面权威性研究的有理有据唬住,从而接受了最后的结论,相信了谣言。


典例:《多喝热水”也可能致癌?听听世界卫生组织怎么说》


文中表示:饮用过热饮品(温度在65℃以上)可能引发食管癌。也就是说,“喝的烫不烫”比“喝的是什么”对食道癌的影响更显著,即使喝的是白开水,如果温度高于65℃,也可能成为引起食管癌的“致癌因素”。


前面的研究证明了过热饮品有可能致癌,后面就直接得出饮料温度比饮料种类对食道癌影响显著,这个对比的关系是从哪里得出的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具体对策


那么,针对这些常见健康类谣言的特点,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是辟谣君总结的几个对策:


(1)看到简单暴力的标题党还是绕道吧,别让这些“令人震惊”的内容辣眼睛;


(2)看到文章通篇介绍的是单一食品的好处时,即使文章说的是真的,也要保持冷静,不要陷入对它的盲目狂热中;


(3)浏览健康类文章时注意发布者身份,很多非专业科普公众号都是随意从互联网上摘抄来路不明的文章并互相转载,可信度存疑;


(4)在选择相信一篇文章的观点之前,先仔细阅读完这篇文章,并且推敲文中的逻辑关系是否严谨,而非粗粗掠过就轻易相信。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是否对辨别健康类谣言有了新的认识,充满了轻松识破谣言的信心呢?当然,健康类谣言并不都具有这些特点,我们也不能断言有其中一个或几个特点的文章就一定是谣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辟谣君在这里是提供一个能筛选掉大部分谣言的方法而已。


要准确辨别谣言,还是要靠我们冷静思考,谨慎考究。如果你由于专业知识有限而短时间内无法辨别它们,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查资料查文献来确定谣点,不如就一笑而过,既不当真,也不为假,不传播不轻信,从而把谣言的影响力降至最低,这也算是为辟谣工作做贡献了噢。

网页名片.jpg

本文转自“辟谣特工队”公众号;题图来源网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获取更多信息

分享至
(0) (0)
上海辟谣 版权所有 所有文章均为上海观察所有 不得转载 保留所有版权

评论

网友评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出品
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监制
 
辟谣联盟
注册
手机号码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验  证  码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手机号码

验  证  码

新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登录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