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上观新闻
当前的位置>>涨姿势>>楼层高低影响寿命?瑞士科学家给出了答案
楼层高低影响寿命?瑞士科学家给出了答案
发布时间: 2016-11-14 06:00:32
作者: 高阳
这项刊载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的研究覆盖了瑞士150万人,雷多斯洛等研究者们发现,相比住在低楼层的人,住8楼以上的人早亡风险低22%,其中,死于肺部疾病的几率低40%,死于严重心脏病的几率低35%。

受访专家: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健康与宜居环境研究所副所长 伍小兰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彭应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林婧怡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张学新

不同的人选房子,标准不同。有的注重地段,有的在意采光,有的挑剔楼层。日前,瑞士伯尔尼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住得越高的人健康状况越好,且寿命更长。

楼层高还是低,各国看法不一

这项刊载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的研究覆盖了瑞士150万人,雷多斯洛等研究者们发现,相比住在低楼层的人,住8楼以上的人早亡风险低22%,其中,死于肺部疾病的几率低40%,死于严重心脏病的几率低35%。相反,居住在低楼层的人则大多死于肺部和心脏疾病。研究认为,之所以有这种结论,是因为高层住宅比低层住宅的空气污染少、噪音也相对更小。

除了瑞士,俄罗斯也更青睐高楼。俄罗斯《科学与生活》杂志曾刊文说,低层虽离地面近,同外部联系方便,却存在湿度大、空气循环不畅等问题。在俄罗斯人眼中,7层是“黄金楼层”,因为这个楼层安静,不受噪音影响,且不至于让人达到恐高的程度。

俄罗斯住宅 ↑

但并非所有国家都认可高层住宅。在欧洲国家,6层以上的楼层被认为有害健康;在美国,受“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小城镇回流)影响,独立式的低层住宅占主导地位;即便在人口高度密集的日本,二三层的民居也最普遍。日本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层的住宅楼占其所有住宅楼比重的54.85%。

美国低层独立式住宅 ↑

日本住宅 ↑

这些国家的居民认为,高层住宅对生活,特别是儿童成长有不良影响。比如,长期住在高楼层,远离地面,会导致心理压抑。同时,一定程度上让人变得不爱出门,不利邻里交流,逐渐使人变得“宅”和孤僻。此外,高层住宅空气相对稀薄,对患有心血管病、支气管疾病的人来说,容易加重病情。

住得高有利有弊

“城市住宅高度的确会对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城市低层住宅最先受到近地面的商业设施、道路交通、卫生状况等影响。相反,高层住宅受到的影响则会小很多。

空气质量高。一般来说,离地面越高的楼层,空气越干净。彭应登解释,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以及人们熟知的PM2.5和PM10等颗粒污染物,会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如果住宅临近商场、闹市、路边烧烤、餐馆等地,相对来说,住在高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噪音污染小。通常,噪音随着距离变大而递减,每高1层楼,噪音就会降低约10分贝。而且,高层住宅的空调、冷却塔等噪声很弱,交通噪声也相对少些。但彭应登也指出,如果高层建筑靠近城市主干道附近,中间3~5层往往噪音最大,但8楼以上噪声相对要小。

身心相对健康。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学新表示,高层住宅采光好,通风足,相对明亮、安静,人会更为放松。更有益的是,高层住宅湿度低,发生骨关节炎、风湿病等疾病的风险小。研究表明,高层住宅可减少放射性污染物——氡气对人体的侵害。因为氡气由低层向高层逐渐递减,从而有效降低了肺癌风险。

同时,专家们还指出,住得太高也未必全是好处。彭应登说,高层虽能一定程度规避喧嚣,但对周边道路狭窄、高楼林立的小区来说,噪音经过多次反射,甚至比低层还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也表示,楼层越高,人们反而会更频繁地乘坐电梯,导致更加缺乏锻炼。

英国军医法宁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高层住宅中,人们患精神、神经系统类的疾病更多,是低层独宅居民的2倍以上。此外,高层住宅还更易发生失足坠落、电梯故障、自杀犯罪等事件。

位置、环境是关键

到底是住得低好,还是住得高好?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健康与宜居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伍小兰认为,住宅高度仅是影响健康的因素之一,没有确切标准。选房时,位置、环境才是关键。她给出了几个具体建议:

位置优先。选房子要多考虑周边环境,尽可能远离闹市、商业区,最好选择不临街的住宅楼;同时,还要注意绿化是否达标,因为绿化好、有水池的小区,空气质量相对更高。此外,交通是否便利,周边教育、市政基础设施是否配套也要考虑在内。

层高达标。彭应登建议,单个层楼高度最好不低于2.6米,以保障充足的空气流通容量。

光照充足。光照充足不仅会给人带来好心情,还利于杀菌,帮助人们补充维生素D。因此,建议大家选择阳面、采光通透的户型。

满足需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林婧怡表示,如果家中有老人或行动不便者,最好选择有电梯的住宅楼,以便出行。

此外,自己也可以做些改变,调整住宅的“微观环境”。比如,增强门窗密封性,无论高低层,都要装上纱窗,避免尘土、花粉污染;做好室内清洁,安装新风系统和隔音设施;适时开窗通风,尤其冬天室内氡气、PM2.5较高,不能为了保暖不开窗。

本文摘自《生命时报》
原文标题:楼层高低影响寿命
编辑整理:宋慧

上海辟谣平台邮箱:shwlpy@qq.com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获取更多信息

 

分享至
(0) (0)
上海辟谣 版权所有 所有文章均为上海观察所有 不得转载 保留所有版权

评论

网友评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出品
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监制
 
辟谣联盟
注册
手机号码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验  证  码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手机号码

验  证  码

新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登录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