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上观新闻
当前的位置>>涨姿势>>刷屏的“立体巴士”,是神器还是骗局?
刷屏的“立体巴士”,是神器还是骗局?
发布时间: 2016-08-05 10:54:07
作者: 东方网
“e租宝”,当年被热传的融资平台,打着年收益平均14%的惊人数字,成功忽悠了大量人投资,结果投资人血本无归!90%受害者都是老年人,损失的都是他们的养老金!

“e租宝”,当年被热传的融资平台,打着年收益平均14%的惊人数字,成功忽悠了大量人投资,结果投资人血本无归!90%受害者都是老年人,损失的都是他们的养老金!

  

今天,又有一个头顶着“黑科技”光环的产品——“巴铁一号”,同样打出了预期12%的年化收益率。

  

巴铁,到底是何方神圣?


8月2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中巴士”——巴铁1号试验车,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开始启动综合试验,包括刹车距离、摩擦系数、耗电等,检验车和路、人和车的关系。

据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介绍,巴铁1号试验车为一节车厢,车长22米,宽7.8米,高4.8米,额定载客数为300人。车厢内有55个座位,乘客区设有20根竖立扶手,满足高峰时段不同身高站立乘客的需求。同时,车体配备多个液晶电视屏幕,方便各个角度的乘客观看。此外,还安装了4个动态地图,便于乘客查看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


“巴铁”是一种新型的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 设计适用于城市主干道路面的上空,依靠电力驱动,采用大运量宽体高架电车设计,隆起的架构设计上层载客,下层镂空部分可以正常行驶高度2米以下的车辆。


blob.png


看着特别“高大上”?让人忍不住想为这个“国产”的项目喝一声彩?再仔细想一想,这个项目,实用性强吗?真的靠谱吗?


巴铁1号上路测试一事被媒体广泛报道,随即就有网民纷纷称好道:“真心为中国科技的发展点赞”;“厉害!不久前,才看到模拟图。现在,成品都出来了。果然是中国速度”。

但也有网民表示疑问,称:“不现实啊!大车怎么转弯?遇到厢式货车怎么过?怎么给消防车、救护车让道”;“这车的底部应该加装照明灯吧!不然,跨过其他车辆时,容易造成视觉昏暗,出事故”;“新型交通工具不断涌现,交通法是不是也应该要与时俱进”。


这个项目在2010年时就曾炒作过,当时是因为这个项目的“概念”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的全球50大最佳发明。可是,“巴铁”的实用性却一直饱受各种专业人士质疑,特别是在中国具有极为复杂路况的背景之下。在过去的6年里,“巴铁”项目也一直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没有任何实质的突破。


blob.png


最重要的是,“巴铁”项目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做网络金融P2P的理财公司在运作,而且该公司一直在吸纳投资人的存款,并承诺回以高额利息,但其资金链风险很高。

blob.png


据一位曾经亲自去现场参观过巴铁项目的《环球时报》记者说,当时,她问了“巴铁”项目人员很多专业的问题,比如过去6年“巴铁”都进行了什么工作,当时工作人员回答说进行了“技术的优化”。可当记者进一步追问是哪些技术的优化时,对方就答不出来了。之后,工作人员甚至让记者不要再问这些在他们看来与项目“无关”的问题。


“巴铁”有什么创新之处?如何适应中国复杂的路况?如何确保下方的车辆不会超高?如何应对事故?如何避免遮挡下方行驶小轿车的视线?

 

“巴铁”项目的总设计师宋有洲表示,这些问题在1年至1年半就可以解决。可一般这样的项目,从研发到初步实验就需要大约5年的时间,而从初步实验到投入市场,同样需要大约5年的时间。

就当所有人都被“巴铁”的噱头所忽悠之时,那家“巴铁”背后问题不断的P2P理财公司“华赢凯来”,已经在出售捆绑了“巴铁”项目的投资理财产品了!


blob.png



为什么说华赢凯来问题不断?就拿这两年的报道来说吧,比如在2015年11月的一篇报道中,《北京商报》的记者就曝出这家公司许诺给投资者过高的年收益回报,从10%-13%不等,可该公司投资的项目基本上都是一家来自“中国建设企业联合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


 
而更神奇的是,这家企业的老总与华赢凯来老总,还是同一个人!——这也就是说,一旦该公司发生跑路事件,那么从法律方面来看的话,该公司的理财项目一般都会被界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blob.png

而搜狐财经今年4月28日的一篇文章更指出,华赢凯来为了忽悠钱财,成立了一个名为“中国建设企业联合会”的社团,然后就到处找人缴纳数百万的“会费”。至于好处,按照华赢凯来的说法,就是承接他们手上“上千亿”的地方政府的工程不用再走正规的招投标,仅仅需要走个“形式”就可以拿到项目,无需任何审核。

可就是这个忽悠人缴纳数百万会费的“社团”,却在搜狐报道刊发的当月,就被民政部认定为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山寨社团”!!!

blob.png

有网友向媒体爆料称,“自己家里人就有曾在那家公司供职的,作为技术人员。本来被忽悠过去也是因为觉得希望中国汽车工业能进步所以去了。到了之后第一个项目还可以,比较脚踏实地的做汽车,也拿到了中字头的企业投资。后来转空巴项目后他就异常失望。领导决策层都是在讨论如何忽悠风投砸钱,根本不考虑技术可行性。技术研发人员待遇差也就算了,厂房里做设备和调试,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都没有,现场涉及到电气这块没有专工,还有不少大学毕业生被骗过去做项目,连实操经验也没有。很多带电操作都很危险,但是现场连双绝缘鞋都看不到,去年实在看不到希望就跳槽了。空巴项目前后忽悠了两轮投资。这次是第三轮了。” 
blob.png

看到这里,你觉得这个刷屏的“立体巴士”,是神器还是骗局?

辟谣名片.jpg

文章来源:东方网;题图来源于网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获取更多信息


分享至
(0) (0)
上海辟谣 版权所有 所有文章均为上海观察所有 不得转载 保留所有版权

评论

网友评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出品
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监制
 
辟谣联盟
注册
手机号码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验  证  码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手机号码

验  证  码

新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登录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