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童接触电子产品相伴而来的,是孩子是否可以接触穿戴式智能设备,目前主要指向的是智能电话手表和防丢安全鞋,其目标都是随时监控孩子的位置和安全,这些设备也被称为“安全神器”。
但“神器”到底有没有这么神奇,本身是否安全,人们也非常关注。央视去年就曾报道“儿童定位手表辐射超千倍” ,称“儿童手表在接听电话的瞬间,辐射比手机大的多,甚至超手机1000倍。”不过这个说法已经有业界相关人士辟谣,如微博知名网友“奥卡姆剃刀”就联合相关技术人员做了实验,发布了调查报告《儿童定位手表辐射问题的再调查》,结论是央视的儿童定位手表调查所使用的技术标准、测试方法、数据分析等均存在着严重错误,其辐射严重超标的说法并不成立。此文被国内众多媒体节选转载,“儿童定位手表辐射超千倍”的说法被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列为2015年度八大科学流言之一。实际上,很多关于“辐射”的吓人说法都是不正确的,电子设备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通常都可以忽略。不过,对于儿童来说,这个问题确实应该更多留意些,家长选用产品应该尽量找比较正规的厂商。
除去辐射之外,另一种可穿戴式设备安全方面的隐忧要来得更现实些。在今年2月一期《焦点访谈》中,央视邀请国内一家网络安全反馈机构,经过验证,“儿童智能手表存在安全漏洞,可导致儿童被黑客实时监控,获取儿童的日常行走轨迹,以及实时环境声音” 。这家机构的技术人员还称,“黑客可以在家长和孩子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窃听和监控,也就相当于在家里放了一个定位窃听器。”“利用漏洞,黑客不仅可以精准掌握手表所处的位置,还可以完整获取小朋友日常的行走路线,并且能够通过修改父母手机客户端的登录密码,来切断家长手机和儿童智能手表之间的关联。”
对于央视这个报道,不少业界人士认为问题存在。如“奥卡姆剃刀”就认为某些儿童定位手表确实存在严重安全缺陷,“提醒我们不要图便宜购买杂牌货,一定要购买具有加密通信、用户鉴权、服务器抗攻击能力的主流商家产品,信息安全方案都是成熟可靠的,舍得为此投入的主流厂商的产品可以信赖。”
然而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好解决。实际上并不只有国内的可穿戴式儿童智能设备存在这种隐忧,国外也一样在发展这类可定位的“儿童安全设备”,同样存在被黑客相关信息的隐忧。往大了说这是信息时代固有的问题,像苹果、谷歌这样世界顶级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其提供的信息服务都有被拦截、破解的可能,专门做儿童智能设备的,其安全性更难以做到百分百的保障。2015年12月, 香港知名儿童电子学习用品生产商 VTech (伟易达集团)就遭到了黑客光顾,大约500万个家长和超过20万个儿童的资料,包括姓名、电邮地址、密码和个人住址被黑客盗取。尽管儿童定位手表、防丢安全鞋中的GPS信息与此不太一样,但同样不可掉以轻心。
Hello Barbie
不仅限于可穿戴式儿童智能设备,许多越来越智能化的玩具也有此类隐忧。在物联网时代,越来越多商品具备连网功能,收集数据不仅愈多,也为黑客制造更多的入侵空间。比如,如今芭比娃娃也变得智能化,“Hello Barbie”可像苹果手机的 Siri 般与人互动,并通过 WiFi 来连接上网。但据报道,已经有保安专家指出芭比娃娃连网后很易被黑客人侵,黑客可读取 WiFi 网络名称、帐户、录音档案和,甚至可凭 WiFi 信号追查儿童位置,或透过黑进服务器来控制娃娃说什么。此外黑客还可能入侵芭比娃娃主人家的WiFi网络,控制网络其他装置并偷取资料。
所以,该不该给儿童佩戴具有安全用途的智能设备,是个颇为矛盾的问题,一方面确实能通过定位来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又存在信息安全的隐忧。如何选择,只能根据风险收益来进行权衡。相对来说,观望一下,等候厂商开发出更为成熟的安全技术再去使用,或许是比较好的选择。
可穿戴式儿童智能设备的辐射问题不必过于担忧,但信息安全问题确实需要警惕。
(本文转载自“全民较真”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