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上观新闻
当前的位置>>辟谣报告>>【舆论+】泸州中学生死亡事件,真相为何这么“难”
【舆论+】泸州中学生死亡事件,真相为何这么“难”
发布时间: 2017-04-06 18:26:38
作者: 查睿
缘起于一起悲剧,泸州政府的舆情应对又成了“危机公关”的负面典型。

1

 

“4月1日上午6时左右,泸州市泸县太伏中学一学生(赵某,男,14岁,初二学生)在住宿楼外死亡。”一起地方社会新闻,在几天内“席卷”了全国舆论场。

 

第二天,“泸县发布”公布案件进展:“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尸表检验和调查走访,赵某损伤符合高坠伤特征,现有证据排除他人加害死亡,具体死亡原因需依法按程序待家属同意后尸体检验确认。县教育局已牵头对学校常规管理情况开展调查。”

 

这引起了社会多方的质疑。很快,各种说法纷至沓来。有说学校5个校霸活活把人打死,有说校霸勒索后爷爷奶奶报警,但派出所的人登记了就没管,还有说5个校霸之中还有领导之子……

 

4月3日,“泸县发布”再次发布公告辟谣:“个别网民编造发布‘五名学生打死同学,其中一人已自杀’、‘孩子已经离开,全身被打得淤青死血,手脚被打断’等不实信息,造谣生事,煽动群众聚集滋事,查实唐某、李某、姚某、郑某网上造谣传谣的违法事实。”

 

公告还重申:“目前,无证据证明死者系他杀,其损伤符合高坠伤特征。目前,公安机关正积极与家属沟通,争取家属同意并启动尸检程序。尸检工作将严格按程序展开,检察机关全程监督,尽快查明死亡原因。”

 

然而,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新华社记者在赶赴现场采访时,“在距离太伏镇数公里外,车就被拦下,两辆警车拦住路口,禁止一切车辆进入。记者迂回步行数公里才进镇,在太伏中学门口看见街上站满了人,一排戴着头盔的警察将人隔开,学校大门两边有上百名警察将人隔开。”

 

不仅如此,记者的正常采访还遭受了当地政府的无形阻扰,无法采访死者母亲,采访死者爷爷奶奶时则被一批干部跟随。

 

一时间,新华社刊发专电《拿出澄清谣言的事实需要多久 ——三问四川泸县校园死亡事件》,更是将事件推向了舆论高潮。

 

新华社文章指出:“这起原本可以正常进入司法渠道的个案,逐渐演变为当前的群体聚集、警力封路、舆情汹涌。谣言四起,而当地却没拿出澄清谣言的事实。”

 

 

2

 

面对来势汹汹的谣言,当地其实费尽苦心在辟谣。“泸州网警”就曾专门刊文辟谣。

 

谣言视频一:有多人在一辆汽车前围殴一人,该视频在网上被流传为两个版本:一种说是泸县政府雇佣黑社会打人,二种说是婚纱店老板因拍摄现场情况后被黑社会追打。

 

真相:经警方核实,该事件实为泸州江阳鱼塘街道振新路一售房部发生的一起纠纷,并非发生在泸县太伏,更不是发生在泸县太伏中学。

 

谣言视频二:泸县太伏中学有学生在教室被人用钢管殴打视频。

 

真相:此视频为2015年12月1日武当山一初三男生教室内猛打同学24棍,并非网传泸州泸县太伏事件。

 

谣言视频三:太伏中学现场,有警察拔枪。

 

真相:此视频为2017年3月2日13时30分许,中江公安交警大队在县城伍城路建设银行红绿灯路口开展道路交通整治发生的事件,并非泸州太伏处置现场视频。

 

谣言视频四:泸县太伏被坠亡的男生临死前被殴打奄奄一息的惨状。

 

真相:此视频并非泸县太伏事件,也未发生在泸州辖区。原视频内能清晰分辨出有两名被打少年,视频中提到被打人员姓名,并非泸县太伏中学学生赵某。

 

虽然这四个视频均是传播面较广的谣言,警方的及时辟谣的确产生了效果。但民间对此案仍存的一些疑问,政府没有予以回应。

 

比如:尸体表面多处伤痕和裂口作何解释?如果是尸斑,为何着地的腹部和胸口反倒不明显。

 

又如,当地政府是否给过每人50元“封口费”?

 

或者,当地如此谨慎,是否因为泸州要搞泸州自贸区,出了事不利于社会稳定?

 

……

 

哪怕是死者家属的质疑,官方都尚未解释。死者母亲接受“北京时间”采访时提出:“为什么地上没有血?为什么会坠落到距离宿舍楼3米远的路上?”而这些问题在官方的信息中没有提及,只是给出了一个结论。

 

“这或许是网民意见分裂的原因,因为他们对此案的疑虑和好奇并没有被官方信息完全满足,反倒是谣言某种程度上以虚假的方式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文章如此解释道。

 

 

3

 

恰恰是这些遮遮掩掩,才使得“真相”离公众越来越远,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网友“Hades_Zo”认为:“本来一件很简单的案子,现在弄得是越描越黑,心中无鬼至于这么风声鹤唳?作为局外人不应该凭空对事情做什么猜想,但仅从看到的表象,总觉得这件事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透着诡异。不知道当地政府在搞什么,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网友“LHY_hy-l”也有类似感受:“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当地政府似乎在保护什么,害怕这件事背后的人被扒出来。可能是我想多的,但是当地政府的行为真的有些奇怪。”

 

“遮掩”成了该事件的处理留给公众最直接的感受。

 

 

4

 

除了信息不透明之外,身边的校园暴力同样带来了切身的恐惧,尤其是笼罩在死亡阴影下。

 

这起悲剧的谣言中,“校霸”一词尤为核心。网友“ACE小飞”表示:“杀了报晓的公鸡也阻止不了黎明的到来。一时间我们不知道哪些是虚假,哪些是真相。面对公信力的缺失,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混乱,而是混乱局面之下内心的恐慌。假如有一天,这样的事,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又会怎么样?”

 

基于此,“北京时间”甚至认为,对于网民这种好奇不能完全否定。“学生在学校遭遇不测,传出有校园暴力的说法,对此网民们如果无动于衷,恐怕才说明这个社会的冷漠。而当这件事获得网民关注并成为公共事件后,要求对于事情原委的了解,实际上是网民对公共事件正当的需求。”

 

盘点校园欺凌案件,发现多数的案件都会以达成谅解而不了了之,“光明网”评论员认为,这种处理方式,对真正的施暴者没有半点威慑。

 

文章指出对于涉及人身伤害等违法犯罪的校园霸凌,以道歉、赔钱、谅解的方式来处理,说得好听是协商,说得不好听就是交易,而其背后实质,则是以权势压人和金钱收买的另一种成人间的隐性霸凌。“谁都知道,在直接冲突中,只要没有伤及身体和自由,那就是赢家,反之只能是Loser。这也正是舆论和民众惶恐不安的真正原因。”

 

 

5

 

经过多日的发酵,泸州中学生之死已不再是只是普通社会事件。

 

法律学者吴法天认为:“证人可能说谎、犯罪嫌疑人可能说谎、死者家属可能说谎、警察也可能说谎,但唯有物证不会说谎,尸体不会说谎。”因此他建议,在没有搞清楚死因之前,强制火化尸体是大忌,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错误。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家属在场的情况下由法医进行解剖鉴定,并请媒体发布鉴定的详细情况。“如果是自杀死亡,遇到社会民众如此重大的质疑,也有必要查清事实真相进行释疑,尤其解释清楚所有的疑点。光靠压制家属、删帖、强制火化或者触动警力维稳,恐怕只会激化矛盾。”

 

 

“人民日报评论”也发表文章评析说,一些地方政府面对突发问题,管制大于引导、被动多于主动、对立多于对话、回避多于回应的情况较为常见。

 

文章认为: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有“黄金4小时”法则。随着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4小时的时间窗口可能还在进一步缩小。如果不能及时而有步骤地发布权威信息,有效管理社会心理预期,情绪就可能海量堆积,真相就可能无路可走。

 

“泸县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旁观者做出任何具体的结论都为时尚早。”但文章指出了一条思路:“在化解舆情危机中,管理部门既不能陷入清者自清式的沉默是金,更不能滑向先消极怠惰、后大动干戈的被动境地。掌握好时、度、效的统一,公断才能服众,权威声音才能掷地有声。”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1473336435533529.jpg

本文摘自:上观新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获取更多信息

分享至
(0) (0)
上海辟谣 版权所有 所有文章均为上海观察所有 不得转载 保留所有版权

评论

网友评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出品
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监制
 
辟谣联盟
注册
手机号码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验  证  码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手机号码

验  证  码

新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登录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