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上观新闻
当前的位置>>求证实录>>生吃番茄会中毒?专家:成熟的红色番茄生吃无碍
生吃番茄会中毒?专家:成熟的红色番茄生吃无碍
发布时间: 2016-06-21 19:01:24
作者: 陈玺撼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品种番茄,在成熟后也呈青绿色。由于缺乏研究数据,这类新品种番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素以营养丰富的“好孩子”形象示人的番茄,近日却在网上传出了坏消息。一条关于“番茄有龙葵碱(Solanine)毒,不要生吃”的信息在网上广泛传播。不少网友“痛心”地表示,要和自己心爱的番茄汁、糖拌番茄告别了!

相关传言援引了一名“日本厚生省研究员”的说法,称“生鲜蕃茄含有可致死的龙葵碱”,当人们生吃番茄以为自己在摄取茄红素时,其实摄入的是龙葵碱,是“以生命作为代价”。

该传言还请出了一位“英国临床医学博士”,提出了“可信服的证据”,称澳洲的番茄农场杰克逊农场,因为销售剩余的番茄常由员工和放牧动物自行消化,数十年来暴毙人数竟达十数人之多,并称其中一具尸体经这位“博士”解剖,证实死于龙葵碱中毒。

最后,该传言的撰写者还强调, 在美国西红柿不是水果,不直接拿来吃,而是蔬菜类,煮熟了吃。言下之意,美国人早知道生番茄有问题,而我们却还蒙在鼓里。

这是真的吗?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就此进行了求证。

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敬璞看来,没有成熟的青色番茄确实含有龙葵碱,其含量高到可能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影响。但成熟后的红色番茄无论糖拌吃还是榨汁吃都没什么问题。

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在其201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收获的土豆如果保存不善,会发芽变绿。变绿,正是龙葵碱产生的一个标志,在这个过程中,土豆中的龙葵碱含量会大大增加。同样,相比成熟的红色番茄,未成熟的青色番茄中的龙葵碱含量会相对高一些。需要注意的是,以龙葵碱等为代表的糖苷生物碱很难通过烹饪破坏。以龙葵碱为例,冷冻、干燥、微波加热、蒸煮等对它的破坏都很有限,甚至没有影响,要170摄氏度以上的深度油炸处理才能显著降低龙葵碱在食物中的含量。换句话说,没有成熟的青色番茄,即使烧熟了吃,也可能有食品安全风险。

都说“离开了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那么青番茄中的龙葵碱到底有多少?有多毒?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都称没有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

知乎网友“人人都喊我学姐”给出了马铃薯发芽后龙葵碱含量的数据: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龙葵碱含量达0.3%到0.5%,而人只要食入0.2克到0.4克的龙葵碱,即可引起中毒。粗略换算下,摄入约67克的马铃薯幼芽和芽眼,人就有可能中毒。不发芽的马铃薯,风险就大大降低了。随品种和季节的不同,马铃薯中龙葵碱的含量一般在0.005%到0.01%。换算下来,至少4千克的马铃薯一口气下肚,其含有的龙葵碱才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或者还没有影响到,人就已经吃得撑住了。

云无心给出的数据也类似,他介绍说,有病例分析认为,人体对糖苷生物碱的中毒剂量可以低到每千克体重2毫克到5毫克,而每千克体重3毫克到6毫克的剂量就可能致命。照他的说法,以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为例,摄入0.18克到0.36克的糖苷生物碱就可能有性命之虞。英国就曾经发生过78个学生因为食用龙葵碱含量过高的土豆而中毒的事件。

不过,马铃薯的例子只能证明发芽的马铃薯很危险,以及龙葵碱的不容小觑,并不能说明清楚一个成年人吃多少青番茄会中毒。对此,敬璞表示不用太纠结这个问题,毕竟从消费习惯而言,大多数人都不会主动去购买并生吃青番茄,一些农贸市场、超市之所以会让青番茄上架,是因为这些番茄更容易长时间贮存,待到自然成熟了,自然会有人买。到这个时候,就不用担心流言所谓的“生吃番茄有毒论”了,因为这个番茄红了。

 

(编者注: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品种番茄,在成熟后也呈青绿色。由于缺乏研究数据,这类新品种番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P仔报告]

成熟的红色番茄,生吃没问题。但P仔要提醒大家,不能过量生吃番茄。据营养学专家介绍,番茄中含有大量果胶及柿胶酚等成分,是可溶性收敛剂,很容易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形成不易溶解的块状物,使胃内张力升高。因此,食用过多生番茄可能引起腹痛、呕吐,尤其是空腹时,不宜生吃番茄,以免刺激胃肠。

上海辟谣平台邮箱:shwlpy@qq.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分享至
(0) (0)
上海辟谣 版权所有 所有文章均为上海观察所有 不得转载 保留所有版权

评论

网友评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出品
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监制
 
辟谣联盟
注册
手机号码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验  证  码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手机号码

验  证  码

新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登录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