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13时35分,上海电网用电负荷达3119.6万千瓦,突破3100万千瓦整数关口,再创历史新高。算上28日,今年上海已经连续9个高温天气。可就在相关部门忙于监控和应对用电高峰之际,网上出现一则网帖称:某晚报调查发现,中国75%电表都被人为地蓄意加速,偏差最大的要快28%,大多数快10%左右,也就是说居民要无端地多掏10%至28%的电费。
经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调查,这则谣言是“沉渣泛起”。早在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官方微博上进行辟谣,并声明这篇帖子7年前就已出现,该说法纯属造谣;帖子涉及的媒体也未发表过相关报道。这样算来,谣言在2005年就开始传了。
记者发现,谣言之所以死灰复燃并被再次热传,或许是由于市民不太了解电表的质检过程。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电表想要落户市民家中,至少要经过三道大关的考验。
第一大关,是电表从生产企业出厂前所需经受的质量考验,也就是所谓的内部监管,这其中就包括三次检验。
此前,央视《焦点访谈》曾对某电表生产厂家内部监管作过相关报道。据悉,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会有“一检”也叫“一校”,“校”就是调整电表计量的准确度,受访企业校表的过程全都采用的是自动化。“一校”之后让电表走字稳定一段时间,还要重新对每一个表进行检验,就是二检。二检目标是误差往零调,这个过程依旧全自动,没有人为干预。而出厂前,对每一批电表进行抽检则是企业所说的第三道关。这三道必须要全部合格,才能判定这个表是合格的。
第二大关是质监部门的外部监督关。技术监督部门会不定期到企业来“飞检”,即事先不通知,直接从流水线或者包装末端,成品库里的表抽检。同时,按照国家规定,电表属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过强制检定以后,才能投入使用。电表在入户安装之前,质监部门还会对其进行第三道检查——抽查10%。所以,即使不合格电表在生产过程的抽检中漏网了,后面两道关也是过不去的。
最后一道大关,就是电力公司自己对采购来的电表所做的检定。这一道关口一点也不比前两道来得容易,甚至更为严苛。
检验人员检查电表质量。图片来自上海市民用电微信公众号
以上海为例,电力部门对电能表实施的是全面质量监督管理,将整个检测验收流程分为样品比对、全性能试验、抽样验收试验和全检验收试验四个环节,大大小小共59个试验项目,保证每只电表出厂后到安装投运前都经过了标准严格的检测。
如果再详细分解,其实电力公司对电表的质量控制涵盖供货前、到货后、运行中直至退出运行的各个环节,包括供货前质量监督、到货后质量监督、运行中质量监督。
在如此严格的监管下,电表的质量也很争气。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去年“国际计量日”时公布的数据为例,公司累计完成单相智能电能表全检验收9237000只,合格数9208487只,合格率99.69%;完成三相智能电能表全检验收1479187只,合格数1472456只,合格率99.54%。
因此网上流传了10多年的“电表被蓄意加速”的说法毫无依据,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P仔报告]
如果市民怀疑自己的电表有故障该怎么办?
P仔了解到,得分三步走。
首先,排除电表本身的故障。初步判断电表有无故障的简单办法:正常用电时电表运行脉冲指示灯闪烁,用电量大脉冲灯闪烁快,用电量小则脉冲灯闪烁慢。若有用电而电表运行脉冲指示灯不闪烁或长亮,则电表可能有故障。
其次,排除家中线路和用电器的故障。
如果前两步都没什么问题,那么可以向专业部门申请校验。
上海市电能表强制检定站在各供电公司营业室设立了委托受理点,客户可到所属地供电公司的委托受理点提出申请,与供电公司共同委托上海市电能表强制检定站对电能表进行检定。客户到供电公司营业网点申请电能表检定时,可以在现场检定、实验室检定这二种检定方式中选择其一。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周寅杰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