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夏季,但最近心梗事故不少。
7月24日,南京一位中年男子倒在路边,市民怀疑其中暑,将其挪至阴凉处,后虽经120急救车送至医院,但医生说,除了中暑脱水外,还引发了心肌梗塞,抢救无效死亡。
近日在上海,一位40岁不到的教授,晚上洗完澡后,毫无征兆地在家中突发心梗,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无独有偶,记者一位朋友的亲戚,47岁,半个月前从鬼门关走了一遭。那天傍晚他出去跑步,出了一身汗,回家后就放了凉水冲澡。冲澡时感觉舒服,过了一会后,就感到胸闷,胸口痛,手脚发麻……“感觉自己离死不远了。”在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后,医生通过心电图,诊断其为急性心肌梗死。幸亏送治及时,挽回性命。
人们通常认为“心肌梗死”通常和“老年人”、“冬季高发”联系在一起,殊不知在夏季,也有不少青壮年人因此而失去生命。
► 夏季青壮年心梗不少见
华山医院急诊科主任山缨说,近年来年轻人患心梗的比例在上升,当然以往年轻人出现心梗的情况也不少见,只因那年代媒体没有如今发达,老百姓知之甚少。
90年代初,刚入医生队伍的山缨医生遇到的第一位死去的心梗患者就只有33岁。他是一个企业主,晚上经常会有应酬,在一次应酬结束后感到胸痛,送至医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虽经溶栓药物治疗后,血管有再通迹象,但因为发病前有大量饮酒史,治疗过程中出现烦躁呕吐和窒息,最终不治身亡。
印象深刻的另一位是3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连续工作24小时,因后半夜精神补给,便以拼命吸烟提神,凌晨交班以后觉得胸口不舒服,去医院一查发现是心梗,因及时救治,病人挽回了性命。
至于人们常说的心梗在“冬季高发”,山缨也不完全认同,“和冬季相比,夏季的心梗接诊量并没有少下来。”她认为,心梗通常发生于季节更替的时节,或是温度变化较大的时候。温度的忽冷忽热,对心血管就是一种刺激因素。
► 年轻人因心梗而猝死的几率比老年人大
所谓急性心梗,就是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了完全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不能收缩,或收缩乏力,从而使心脏泵血功能受损,机体供血不足。而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逐步和缓慢的,病程往往从青壮年就已经开始。但当冠状动脉狭窄在50%以下时,身体不会有明显不适。当长期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或是血压、血糖都有明显异常或波动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表面纤维冒变薄甚至出现破溃,引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残余管腔进一步堵塞,发生心肌梗死。若不及时抢救,病人很容易出现泵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年轻人因心梗而猝死的几率不少。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往往比较弥漫,慢性的渐进性的冠脉管腔狭窄,会诱导侧支循环的生长,部分代偿缺血心肌的血供,而年轻人冠脉单支病变较多,侧支循环不像老年人那样丰富,一旦发生心梗,病程就很凶险,较易促发猝死。
► 年轻人不应该问“出现心肌梗死应该怎么办?”,而要把目光放前一点
人们常常问“出现心肌梗死应该怎么办?”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应该只关心这一步,而要把目光放前一点。“年轻人不仅是要预防心梗,而是要控制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山缨说。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超过45岁的男性,肥胖且腰围偏粗,存在高血压、胆固醇增高等情况、吸烟、久坐不运动等,这些人群,需要做好例行体检,并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有的危险因素是不可逆转的,而有的完全是可以控制的,譬如高脂血症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现在体检当中,很多年轻人查出轻度脂肪肝,其中部分可能合并高脂血症。单纯的高脂血症不像高血压,病人无主观不适,当动脉硬化开始发生并加重时,只要管腔没有即时完全堵塞,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健康的,不去重视,不去检查,不接受治疗,最终导致不良后果发生。
如果已经到了发生心梗这一步,抢救窗口期也很重要。山缨说,目前治疗原则是在最快的时间里打通堵塞的血管。因为发生心梗后,梗死的心肌会失去收缩力,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危机生命。对于感到不舒服的人,希望尽早就医。对这样的病人,医院都是有绿色通道抓紧救治。越早送来医院的心梗患者,救活的几率越来越高。
如果在家中一下子发生剧烈胸痛甚至失去知觉,家属要在送进医院前做如下院前抢救工作:
首先判断是否意识丧失,可通过拍打,呼叫甚至掐按等判断患者有无反应,对的确无反应的患者需判断是否心跳停止,可通过触摸有无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来初步判断。这些观察需迅速进行,对高度怀疑心跳骤停的患者,家属应尽快采取体外心肺复苏,包括心肺按压和人工呼吸。对部分只是意识丧失,动脉搏动仍能触及的患者,强烈胸外按压可能适得其反。目前,全民健康教育正在逐步普及这种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措施,普通人应该学习这些,提高整个社会对猝死的救治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编辑:许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