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你好吗?
喝粥养胃,这一观念在我国可谓深入人心,大家多多少少都认同这个观点。不少胃功能不好的人,会选择喝粥,甚至长期喝粥来「养胃」。
但其实,「喝粥养胃」这个说法是完全正确的么?
喝粥对“养胃”有一定作用
当胃出现问题以后(比如胃粘膜损伤、胃溃疡、胃肠手术后、萎缩性胃炎导致胃液分泌不足等情况),或者身体经历了重大创伤或手术治疗后,胃的消化功能会大打折扣,较难应付大鱼大肉等食物。
粥里的米等食材,通常都已经煮的很稀烂了,与被胃消化后的食糜是一样的性状,胃不再需要过多地对其进行加工研磨,就可以把食物直接运送进小肠。
因此,喝粥养胃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粥相对易消化、易吸收,对于“受伤”的胃来说,不会有特别大的“工作负担”。
这类人喝粥反而伤胃
对于一部分容易烧心、反酸的胃食管返流患者来说,喝粥却有些“雪上加霜”的嫌疑。粥类食物容易消化,但因为是流质,容易导致反流,连同胃酸一起反的话就容易产生反酸的感觉。
对反流的患者,是不太建议进食过多流质食物的,而应该进食半流质或固体食物,以免伤及食道。而胃酸分泌过多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则也应当减少喝粥的频率,以免刺激胃酸过多分泌,加重病情。
因此,喝粥养胃一说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真正养胃需要综合调理,包括饮食、作息、适当运动、精神放松及药物等综合管理才更科学。
只喝粥,营养价值有限
过去人们认为,熬得稀烂的白米粥是最营养的,尤其是浮于粥面上的那一层糊更是精华中的精华。但实际上,如今用精白米熬制的白米粥,其营养价值远远不如古时候用糙米熬制的米粥。
仅仅喝白米粥,营养价值非常有限。如果每天所需的300克粮食都以精白大米粥来摄入,其他东西又不吃,就算煮粥没有造成营养素的损失,那么维生素B1摄入量也仅相当于轻体力活动成年女性一日所需的10%,铁仅相当于4.5%,蛋白质是31%,维生素C和维生素A是零。
也就是说,喝白米粥远远不足以支撑人一天活动所需要的营养。
做份营养粥,让胃更健康
虽然,粥的营养价值很有限,将粥的材料进行巧妙的搭配和处理,增加杂豆类(芸豆、红小豆、绿豆、干扁豆等)、其他谷类或者薯类,就能极大地丰富一碗粥中所能含有的营养素,再搭配以一定的蔬菜、肉类进食,营养摄入就会更加充分和全面。因此,喝粥能不能补充营养,因熬粥的材料而异。
因此,在熬粥的时候,不妨多多尝试花样百出的食材搭配,将粥喝得更美味,也更健康。
总之,喝粥是可以「养胃」,不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本文转自“科普知世界” 微信号;题图来源网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