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上观新闻
当前的位置>>辟谣报告>>一个自媒体就能“翻云覆雨” 谁是智者谁是傻瓜
一个自媒体就能“翻云覆雨” 谁是智者谁是傻瓜
发布时间: 2016-09-20 06:00:54
作者: 诸葛漪
谁说粉丝傻,比粉丝傻的人多着呢。

 

9月19日是个“好日子”,这一天乐视股价涨幅一度超过8%,收盘上涨4.19%,可算为当天乐视举行“919乐迷电商节”献上大礼。引起股价飙升的原因,来自18日一家自媒体账号“科技老罗”发出“乐视将收购宣布收购亚马逊中国”消息。除了乐视生态O2O销售平台总裁张志伟在微博称“一件足以改写中国电商行业的大事将被宣布”,收购没有任何其他佐证。亚马逊中国19日发布声明,强调对中国市场有长期的战略规划和承诺,否认被乐视收购。亚马逊中国总裁张文翊随后又发出内部邮件,称之为“荒谬的谣言”,这一切,止不住乐视股价蹭蹭往上涨,电商节赚足眼球。

 

亚马逊中国声明里有句值得玩味的话,“谣言止于智者”。谁能算智者?是个很有趣的话题。19日早上10点,张志伟又发了一条微博,“抱歉,让友商躺枪了!乐视生态O2O目前无任何收购计划。”还是有人执着地相信,“无风不起浪,许多被辟的谣言都变成真的了。”不能怪“智者多虑”,今年有个“无风不起浪”经典案例——滴滴打车收购优步中国,上午滴滴否认收购案,下午就正式公布收购信息,由此得出结论“资本家都是骗子,越辟谣,越有可能是真的”。可他们没有想过,最早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传闻,得到彭博社、华尔街日报肯定。如今一家自媒体消息,缺乏其他佐证,就能和彭博社、华尔街日报比肩了,还能拉升股价,难怪这个市场“钱多、人傻、速来”。

 

 

玩消息的套路其实很简单——提供炒作素材,通过枪手媒体尤其自媒体疯狂传播,做出看似头头是道的理性分析、臆想出种种展望,吸引炒家割一茬又一茬“韭菜”。这标准流程,人人都看得明白,偏偏乐此不疲,大约因为都觉得自己是智者,不会成为最后一棒。要说对自媒体的信任度,股民恐怕还不如粉丝。娱乐圈这几年有个流行词“溜粉”,比如产品代言、热剧主演人选秘而不宣,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模棱两可地试探“XXX好吗?”“喜欢XX吗?”,或者号称路人放出模糊不清的选角板、PPT,显示某某大明星将参演。宛如几年前“漫咖啡神兽”翻版——在咖啡馆谈影视项目找投资,范冰冰、黄渤、黄晓明、angelababy必在主演名单中,号称“神兽”,因为他们的市场号召力强。久而久之,粉丝对这套“狼来了”把戏看多了,坚信死理——非官方宣传不认,不约,绝不被溜,白白充当免费的网络宣传工具。

 

19日,乐视投资电影《爵迹》又一次把目标对准了粉丝。通过乐视金融,每位粉丝投资200元,可以得到一张《爵迹》电影片,3个月后200元全额返还,只要粉丝投资够2000份,可以换取一个参演明星的大屏广告。这样的大屏广告在11个城市共有44个。粉丝迅速计算出,这种玩法相当于乐视融资1320万元,用3个月所出的利息换取44个大屏广告费用。套用出品方的话,这是“打造爆款级理财产品,打响娱乐金融第一枪”。

 

粉丝看不清其中的套路吗?非也。“拿粉丝的钱吃利息,然后用利息买票房,玩得很溜”“一举三得,既预付了宣传费,还能吃利息,还能给乐视金融招新用户。”“《爵迹》和乐视金融捆绑销售,之后乐视金融还可以拿着这些账户数量去忽悠投资商,‘看,我们有这么多用户,投资我们准没错’”“为的是乐视金融的客户数目啊,就跟银行拉业务一样的。”明星论坛上,粉丝看得比谁都明白。

 

 

“不把明星当人看,而是当成揽钱的工具,把影视作品当成了金融产品去运作,盈利的重要性超越口碑和艺术价值。上市影视公司重视报表甚于一切。在此背景下,浮夸的数据和人气泡沫,收视和票房造假是无可避免的,而观众对影视作品的人文情怀和情感需求是被忽略和牺牲的。”有粉丝在网上写下这段话,还是乖乖去投资了200元,“支持偶像。”



上观辟谣名片.jpg

 

图片摄影:蒋迪雯  编辑邮箱:1346742052@qq.com

分享至
(0) (0)
上海辟谣 版权所有 所有文章均为上海观察所有 不得转载 保留所有版权

评论

网友评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出品
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监制
 
辟谣联盟
注册
手机号码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验  证  码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手机号码

验  证  码

新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登录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