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市屯留县县委办公室15日向记者证实,之前网上流传的该县纪委书记因为教师AA制聚餐遭到通报批评而被免职的消息是假消息。据了解,山西省纪委相关人员也证实文件为假,目前正在调查散布此假消息的来源。(10月16日央广网)
9月9日,屯留县一中南校区高二年级负责人段旭东、孙膑及22名高二年级班主任在学校放假后,到屯留县曙光商业街金海棠饭店聚餐且饮酒,共花费1390元,采取AA制付费。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责令段旭东、孙膑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公开做检讨,对参与的其他22名班主任进行集体约谈,并对该事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事件发生后,立即在社会上引发巨大争议,不久之后,屯留县纪委因通报不当而被免职的“谣言”便出现在网络上。
谣言肆虐,当然不是好现象,对此有必要进行一番调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忽视了“谣言”背后的民意诉求,那就是,通报假期里聚餐饮酒的教师是否得当?
聚餐饮酒发生在周末放假后,老师们已经不用上班,所以对此事依据“禁酒令”来处罚教师,就有些说不过去。按照县纪委一名工作人员的说法,通报教师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们虽然已经放假,但是机关单位还没有放假,仍属于工作日。这种说辞跟本站不住脚,因为机关单位与学校不能划等号,教师不能等同于机关工作人员,机关不放假不等同于学校教师也不放假。比如教师有寒暑假,而机关单位却没有寒暑假,如果机关没有放假就等同于学校也没有放假,那么,在寒暑假里,老师们中午岂不是也不能饮酒?这显然十分滑稽而又荒唐。
从另一个角度说,24名教师聚餐共花费1390元,每人平均50多元钱,算不上铺张浪费,且是自己花钱并非公款,因此说此事造成“不良影响”也就十分牵强。
说来说去,教师假期饮酒遭通报,不过是小题大做、吃毛求疵、矫枉过正,这正如一些单位借着“反四风”把职工正常的福利也给免了一样,都是小题大做、矫枉过正的典型做法。
再说,抓作风建设的主要对象,应该是机关干部以及掌握公权力的人,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没有机会和权力腐败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弱势群体,纪委对于教师雷厉风行的问责、通报,老师们肯定会乖乖接受,不过,这种接受是被迫的而非心服口服。
放假了,老师们自己花钱吃顿饭,却遭到通报批评,那么请问,是否当地机关干部已经纯洁到找不到一点瑕疵而不得不对老师下手?是否所有单位职工中午饮酒的人员都受到了通报批评?假设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对这24名教师的处分就有失公平,需要立即予以纠正。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