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上观新闻
当前的位置>>涨姿势>>真有“认床”这回事儿?专家:说明你的左脑很警觉
真有“认床”这回事儿?专家:说明你的左脑很警觉
发布时间: 2017-01-05 17:53:11
作者: 陈海旭
到陌生地方,你会睡不着吗?

 

当你外出旅行或出差在外,就算躺在舒适度五颗星的豪奢酒店大床上,还会忍不住地惦记自己家里的小床。看着身边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发出耀眼的光,脑海里浮现着各种各样的事,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数着绵羊到天明。

这种在陌生环境下第一次睡眠不如熟悉环境中睡得安稳踏实的情况,被睡眠专家们称之为“首夜效应”。这样的“认床”习惯导致的睡眠障碍,的确是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那么,人类为什么会出现“认床”性质的失眠状况呢?

 

“认床”是左半脑在“站岗”

睡眠专家发现,睡眠存在着一定的生物节律,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两者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两种循环往复,每晚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约90—120分钟。睡眠医学专家又将每个睡眠阶段分为五个周期: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动眼期。

科学家们在一些鸟类及海洋哺乳动物如鲸鱼、海豚中发现了一种“半睡半醒”现象:半脑睡眠模式。它们有半个大脑处于清醒状态,并能保持一只眼睛睁开,洞察周围的环境;而另一半大脑则显示出了睡眠的电活动特征,处于睡眠状态。这很有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用一个脑半球监测周围环境中的潜在威胁,另一个半球则得到一定的休息。

在陌生环境中睡觉时,当我们的身体试图进入休息状态时,大脑的左半球会比平时更加的“警觉”,并对外界刺激产生更快更强烈的反应,其实是一种身体防御机制。在我们不清楚陌生环境是否安全时,这一防御机制便会启动,用于监测任何可疑的事件。所以,我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才会“认床”睡得不那么安稳,在熟悉的环境中睡眠质量更好。

 

谁更容易“认床”?

来自国内的睡眠研究专家何金彩与潘雷,还研究了首夜效应与人性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在外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探讨存在“首夜效应”的群体是否与人格特征有相关性的联系?

他们使用在陌生环境下睡眠自测问卷的测验来获得存在FNE的人的样本,并对这部分人的人格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具有易焦虑、紧张、担忧、好激动、多愁善感、闷闷不乐、敏感多疑、容易沮丧、情绪波动较大等特点的人,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及“首夜效应”。

那么,如何减轻“认床”?

(1)对于容易受到首夜效应折磨的人,可以通过出差旅行时携带自己的枕头或者选择与自己房间布局相类似的地方来减轻症状;

(2)尽量相对远离喧闹的酒店,选择环境幽静、舒适的酒店;

(3)把灯的光线调暗;

(4)睡觉前一个小时尽量不要看手机和手提电脑,读段优美愉悦的书籍,让大脑暂时远离繁忙的工作;

(5)练习一段瑜伽,或者冥想,让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专家:陈海旭,博士,解放军总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本文来自“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原文标题:《换了地方睡不着,怎么回事?丨头条》

郑子愚 编辑整理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海辟谣平台邮箱:shwlpy@qq.com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获取更多信息

分享至
(0) (0)
上海辟谣 版权所有 所有文章均为上海观察所有 不得转载 保留所有版权

评论

网友评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出品
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监制
 
辟谣联盟
注册
手机号码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验  证  码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手机号码

验  证  码

新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登录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