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冻南美白虾、冻三文鱼、冻鸡翅、冻猪肉、冻牛肉、冻带鱼等进口冷冻食品,尤其是冷冻生鲜产品的外包装上不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涉及全国多个省份。不少人开始担心,是否还能食用冷冻冰鲜食品?家里冰箱的存货是吃了还是扔了呢?
包装上的病毒从哪里来?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此前就曾表示,局部地方的空气中含有病毒,当空气中带有病毒颗粒的灰尘落下来的时候,就污染了这些物品。这些物品如果属于潮湿或者温度很低的情况,病毒存活的时间就比较长。
进口冷冻食品包装上的新冠病毒最大的可能性来自产品生产、分装、仓储、运输、销售过程中,外包装被感染新冠的人员直接接触到,或者空气中飘浮有新冠病毒而造成的。即使是普通的冷链运输,病毒也可存活好几周。被污染的食品或外包装经过冷链运输,可以把病毒带到非疫区,从而引起接触传播。
△11月16日,采样员在上海口岸冷库内对原料外包装进行核酸采样。 陈玺撼 摄
防人亦需防物,但无需过度担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外疫情日益严重,无症状感染者增加,加之进入冬季,天气寒冷,新冠病毒在污染物体表面存活时间延长。“虽然疫情的传播源头尚未有定论,但进口冷链物品不得不值得我们警惕和防范,这个漏洞一天没被堵上,同样的险情就极有可能出现在其他地方。境外人员的输入,我们可以通过严格隔离、普遍筛查来阻挡,但处于‘暗处’的冷冻食品或货物的防控就更加需要严密严格。”
尽管冷链物流存在潜在的感染风险,但全面叫停进口冷链食品并不现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指出,中国需要大量的进口产品弥补国内供应的不足,因此不能把进口产品全部拒之门外。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食品卫生、做好日常防范,冷冻冰鲜食品仍可正常食用。
如何安全选购、食用冷冻冰鲜食品?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如何安全选购、食用冷冻冰鲜食品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进口冷链食品可追溯
11月1日起,“北京冷链”食品追溯平台正式运行,北京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全面实行“码上”追溯管理。市民在商场超市购买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时,可以扫描电子追溯码,查询所购食品的相关信息。
△北京市商超内的冷链公示牌
11月16日,上海市发布《关于对高风险进口冷链食品实行中转查验的通知》,要求凡是进入本市储存、加工、销售的高风险进口冷链食品需查验核酸检测和消毒证明。进入中转查验库的高风险进口冷链食品,经核酸检测合格和外包装消毒后,由中转查验库通知货主提货,并出具《上海市进口冷链食品出库证明》。
早在9月份,浙江省就已要求对2020年5月1日后进口的冷链食品的产品外包装上加贴“冷链食品溯源码”。浙江明确规定,一旦收到省内外有关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检测阳性报告,应在2小时内利用‘浙冷链’系统对同批次食品流向进行溯源倒查和精准定位,并快速予以妥善处置。
目前,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福建、甘肃、河北、山东等多个省份已经实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
全国海关加大进口冷链食品检疫力度
11月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表示,全国海关进一步加大了进口冷链食品的检疫力度。一是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与有冷链食品输华贸易的全部109个国家的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磋商。二是暂停出现员工聚集性感染企业的产品输华,涉及20个国家99家生产企业。三是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风险监测,共抽样检测样本873475个,检出核酸阳性结果13个。四是检出阳性后实施紧急预防性措施。根据有关规定,输华冷链食品或其包装前2次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海关暂停接受该企业产品进口申报1周,被检出3次及以上的,暂停接受进口申报4周。
根据进口冷链食品物流特点,在完成新冠病毒检测采样工作后,分别在口岸查验、交通运输、掏箱入库、批发零售等环节,在其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都应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疫情期间,市民们只需要做好日常防护与消杀,仍然可以放心食用市场上流通的冷链产品。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