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充电的时候用手机”、“不要给手机充一晚上电”、“一定要把电用完之后再充”……相信大家一定都听到过此类关于手机充电的“忠告”,但这些说法是否靠谱呢?今天,P仔就跟你们谈谈充电误区的那点事儿。
误区一:新电池需要重复几次完全充电放电来激活
充电电池会产生一种被称为“记忆效应”的现象,在不完全放电的状态下充电,容易使电池过度充电,时间长了会导致电极板上增生晶体,阻塞电解液与电极板的接触,造成电池的电压下降,让使用者产生电池很快就用完了的感觉。因此,定期对电池完全放电后再充电可以减轻上述原因引起的电压下降现象。
真相:“记忆效应”确实存在,但它只出现在较早的镍镉充电电池和镍氢充电电池中。现在我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所使用的电池,大都是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虽然身材小却可以储存大能量,因此使用的越来越广泛。锂离子电池在开始使用时不需要通过深度充放电来进行激活,因为电池的初始化及测试过程已经在制造电池的时候完成了。锂离子电池也没有所谓的“记忆效应”的,可以随时充电。有专家建议定期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一次完全充放电,其实是为了校准笔记本电脑和一些高端智能手机上的电量检测装置,并不是因为对电池本身有什么好处。对于普通的手机、数码相机这些分段显示电池大概电量的设备,是完全不需要定期完全充放电的。
误区二:过度充电会引起电池爆炸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大,电压较高,和低电压类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十分剧烈,因此,有人说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条件必须受到严格限制,过度充电、过度放电、短路、高温等都会引起电池损坏,甚至发生起火和爆炸。
真相:我们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是把若干个电芯连同一套安全保护电路以及多种安全装置一起封装成一块电池板。这些安全设计可以保证在过度充电、过度放电和短路时自动切断电池的电路;电池内部压力过高还会触发排气装置减压;电池温度过高则会触发热熔保护装置,阻滞锂离子的运动从而停止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因此,只要你不是用的质量不靠谱的山寨电池,手机充满电没有及时拔掉电源不会引起电池爆炸。
误区三:减少充电次数,可以延长电池寿命
电脑城的销售人员在回答关于锂电池寿命的问题时,通常会这样说“可以充×百次”。有人认为,减少充电次数,可以延长电池寿命。
真相:一般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可以达到几百次充放电循环,这里的1个充放电循环是指将电池电量用光然后再充满的过程,而不是插上充电器再拔掉就算1次。连续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深度充放电,是会对锂离子电池的寿命有影响的,但如果是日常状态下的浅度充放电,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其实可以相当长。 因此,频繁的浅度充放电会比深度充放电有助于延长电池的寿命,千万不要以为充电次数多会损坏电池,这个说法对锂离子电池并不适用。所以,好习惯是有机会就插上充上电,充到差不多就拔掉——少量多餐,但别吃太饱。其次,应该尽量减少电池满电状态的时间。充满电后不拔掉电源,会让电池一直保持满电状态,虽然不会爆炸,但是会加快电池容量的损失速度。
[P仔报告]
说实话,“新电池反复冲放电激活”这个事情真的困扰了P仔好久,每次买完新的电子产品,习惯性多充放几次电。看到此文后,P仔的疑虑一扫空,将本文发布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您也有帮助。
(本文根据果壳网内容编辑整理)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邮箱:shwlpy@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