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上观新闻
当前的位置>>谣言终结>>网上“sb”系列病毒谣言又起 福建省疾控中心辟谣
网上“sb”系列病毒谣言又起 福建省疾控中心辟谣
发布时间: 2017-01-10 11:14:24
作者: 东南网
近期,网络上有关“sb”病毒的谣言又开始流传了。

近期,网络上有关“sb”病毒的谣言又开始流传了。昨日,新浪微博上有网友发布消息称,其吃了酸菜鱼后感染了sb250病毒,呼吁大家转发。不久前,一则因吃羊肉而染上“sb6”病毒的信息刚肆虐了微信朋友圈。


记者向福建省疾控中心了解到,在病毒学分类上没有命名为“sb250”和“sb6”的病毒,目前也未接到医疗机构因食用鱼肉或羊肉而感染病毒的情况,上述消息均为谣言。


a41f728bacce19dd94c909.png


微信朋友圈截图:今天中午三名男生感染sb6病毒;暂时别吃羊肉;暴雨水污染严重,少吃羊肉。


记者上网搜索发现,早在2016年上半年,这个“sb250”病毒就已经“火”了一把。2016年3月一条内容为“某地有一21岁的女子因吃酸菜鱼感染“SB250病毒”导致其死亡,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被隔离。中央13套电视新闻已播出,暂时别吃鱼肉、酸菜,特别是草鱼做的酸菜鱼、水煮鱼,收到发给你关心的人“的消息在多地疯传。此谣言一传出立即被多地有关部门辟谣,并且公安机关也刑拘了多名散布者。


a41f728bacce19dd952615.png


 

多地传出类似谣言


其实不难看出,此类病毒都是以“sb、250“等恶搞字眼为题,而且套路基本都一个模式,“XX感染、医生隔离、新闻播出、别吃XX”,试图造成恐慌。

记者提醒,市民若看到类似信息,在转发之前一定要先求证,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此外,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论坛、微信、QQ等地方散布谣言,同样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网页名片.jpg

文章来源:东南网;题图来源于网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获取更多信息

分享至
(0) (0)
上海辟谣 版权所有 所有文章均为上海观察所有 不得转载 保留所有版权

评论

网友评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出品
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监制
 
辟谣联盟
注册
手机号码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确认密码

验  证  码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找回密码
手机号码

验  证  码

新  密  码

至少包含字母大小写和数字,最短6位字符,最长18位,区分大小写。

登录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