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长江进入主汛期,有关三峡大坝的谣言就频频出现。但谣言年年传,三峡始终固若金汤纹丝不动,着实让造谣者有些尴尬。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有关三峡的谣言。
一、Google地图显示三峡大坝扭曲变形
去年汛期,一张“Google地图显示三峡大坝扭曲变形”的照片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自称是“旅居德国的水利专家”王维洛还解释:“三峡大坝的块体与基础并非一体,混凝土坝块是摆在岩石上的,受到水压和温度的影响会发生变形和位移。”
2019年7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放出高分六号卫星图片予以辟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曾辟谣。
但今年汛期,这条老谣言又重出江湖。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与水资源学家王浩说,三峡大坝是混凝土重力坝,是最结实的坝型,不仅不怕长期浸水,其抗压能力反而会在100年内水越泡越结实。实测结果也表明,已经蓄水17年的三峡大坝,目前的混凝土抗压能力已由当初设计的25兆帕,升至目前的43兆帕,远远超出了设计标准。混凝土重力坝不怕洪水漫顶,又有23个泄洪深孔和22个泄洪表孔,有超强泄洪能力,就更不怕超大洪水来袭了。中国三峡集团总工程师张曙光表示,三峡大坝并非传言说的“一段段单独摆在基岩上”,坝块之间、坝体和基岩之间都做了严格的一体化工程处理,足以抵抗水的冲压而岿然不动,大坝混凝土至少500年不会有问题。
那么,为什么Google地图上的三峡大坝会变形呢?
三峡大坝一直是国际重点关注的军事目标,数据保密极其严格。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曾表示,从谷歌地图上看到的卫星图片,是通过拍摄的多张图片,结合地理坐标等信息,经过拼接修正后再生成的。遥感专家猜测“可能是国外公司不掌握中国的重要地理坐标数据,因此修正后的图片在视觉效果上会发生变形。”
其实不止是三峡大坝,Google地图还曾出现过香港青马大桥两侧扭曲变形、南极地表条纹、西藏定结县天坑等,都是因未使用精度更高的地表高程和控制资料所导致。由于Google数据会不断更新,三峡大坝也就有时正有时歪。
二、三峡一泄洪,宜昌就被淹
类似的论断还有“三峡一泄洪,武汉就被淹”“三峡一蓄水,重庆就被淹”等等。
网传宜昌内涝是因三峡泄洪导致。
更搞笑的还有台媒造谣“三峡泄洪上海变海上”“三峡泄洪淹掉凤凰古城”“黄河水杀到钱塘江口”“洪水侵袭中国24个省份”“6亿人逃难”……这样的谣言水平太低,实属地理不及格。
部分台媒造谣截图。
但是近期宜昌和重庆的内涝又是怎么回事?
这里要搞清楚洪灾和涝灾完全是两码事。宜昌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海辟谣平台记者,城市内涝主要是本地降雨密集和排水管网跟不上导致的,城镇大量硬化路面无法吸收水分,只能靠排水系统。三峡泄洪是泄在长江干流,最终汇集在江河湖泊里。城市内涝赖不到三峡头上,即使三峡不泄洪,城市该内涝还是内涝。
三、三峡旱季不泄洪,偏要在雨季泄洪
先普及一个地理常识,中国水资源严重不足而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每年汛期(5月~8月)的来水量占全年70%左右,而冬春季节又枯水干旱。
三峡大坝是通过拦洪、削峰、错峰动态拦蓄洪水,防洪压力小的时候腾空库容,防洪压力大的时候消耗库容,而不是将洪水一直滞留在三峡水库里。
那么,在中下游已经严重涝灾的情况下,三峡为什么还要泄洪呢?
张曙光总工程师回应:“每年汛期长江上游都会来多次洪峰,形成的洪水总量大大超过三峡的防洪库容。为了随时能迎接新一轮洪水的来袭,三峡不能一次性蓄水到过高水位,而是把那些超过水库下游安全泄量的洪水拦下来。也就是说,三峡大坝不仅要把来势汹涌的天然洪峰给拦腰削减下来,避免其对下游干流两岸江堤的破坏,同时泄洪时间、泄多少水量的把握一定是在确保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有安全余量的前提下进行。”
网友“@吟游诗人基德”根据公开数据制作的三峡大坝5-7月各周出入库流量图。
这个谣言很高明,把媒体报道按照时间线拼凑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三峡防洪能力一年不如一年”的逻辑:从原来的“万年一遇”降到“千年一遇”再降到“百年一遇”,到现在竟然不能指望三峡防洪了!
网友将媒体报道拼凑在一起得出“三峡防洪能力一年不如一年”的结论。
以上每一条新闻单独看都没毛病,但拼在一起就是带节奏了。
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束庆鹏2010年曾表示,三峡水库的建设上限标准是能够防御“万年一遇加10%”的洪水。而媒体报道中的“xx年一遇”对应的只是不同的防洪标准,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说,我们把长江洪水的严重程度分为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万年一遇三个等级,由此制定了三峡调蓄和下游分蓄洪区的应对方案。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三峡大坝可控制荆江河段95%的洪水来量,武汉以上三分之二的洪水来量。
那么,如何理解“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束庆鹏表示,三峡大坝以下还有80万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尤其是支流众多、水量较大的洞庭湖水系和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都在三峡大坝的控制范围之外。长江防洪的根本问题在于洪水峰高量大、干流河道特别是荆江河段的安全泄量不足,三峡水库能够拦蓄部分洪水,帮助荆江河段消减洪峰,但起到的作用毕竟还是有限的。发生长江上游大洪水时,遇到中游洪水的不利组合,就只能调控到荆江河段,最远到城陵矶河段。据环球网报道,三峡集团流域枢纽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如果暴雨集中在三峡大坝以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区域性大洪水,支流发生洪灾或者城市内涝严重,主要还得依靠城市自身排涝设施解决。三峡只能通过减少下泄流量,缓解下游压力。
1998年的特大洪水让中国人记忆深刻,而2010、2012、2016年长江都出现过比1998年更大的洪峰,大家对此却毫不知情。2003年三峡投运后,已多次让长江中下游躲过灭顶之灾,荆江两岸的防洪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宜昌站记录的最大流量是63300立方米/秒。而2010、2012、2016年长江都出现过比1998年更大的洪峰。图表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如果没有三峡大坝及其上游的41座水库,今天长江中下游的洪灾将更加严重。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三峡大坝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五、用原子弹轰炸三峡大坝,可以让下游几千万人生灵涂炭
兴建三峡工程、治理长江水患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勘测设计、规划论证,该想到的问题,专家们早已穷尽了。早在三峡大坝设计之初专家就考虑过核武器的威胁,并且做过多种模拟试验。最后三峡选定的混凝土重力坝是能够抵御住常规核武器攻击的。即使被几百万吨当量的核武器命中,大坝也就是炸开一个几十米的大口子,相当于打开了几个关不上口的闸门,但不会造成溃坝一泻千里的情况。
从1994年开始兴建至今,三峡大坝始终固若金汤。
而且三峡大坝只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的水库和大坝在世界上都不是最大的。那些比三峡大几十倍的水库、大坝,都已经建成几十年、上百年了,从未听说过“变形”等怪事。为什么小得多又建得晚的三峡,却屡屡被“变形”?难道建在国外就安全,建在中国就会出问题?
每年汛期,某些媒体表演“三峡变形”已经成为保留节目了;但事实证明,能让长江中下游的老百姓们在每年汛期睡个安稳觉,能让中国人对洪水的记忆始终停留在1998年,三峡工程功不可没。国之重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题图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