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积毁销骨,众口烁金”。而随着媒体形式的变化,谣言呈现“花样翻新,有恃无恐”的新态势,甚至滋生了谣言产业链,有人还放言:“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
一条谣言 一天蒸发131.9亿
近日,一条谣言将乳业龙头企业,全球乳业8强,亚洲第一的伊利集团推上了风口浪尖。根据百度指数显示,谣言传播当日“伊利”两字的搜索热度暴涨300%。
3月26日上午10点,“光祥财经”以原创内容发布《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或“失联”》文章,而后有媒体以《伊利董事长潘刚被有关部门带走 被要求协助调查》为题进行转发。从“或”到“被”,一个“有组织、有预谋、有策划、分工明确的网络谣言案”浮出水面。
尽管当天伊利集团马上发布澄清公告,明确回应此消息为谣言。然而,谣言的冲击力、破坏力之大,超出想象。3月26日,伊利股份盘中价格振幅为8.95%,下跌3.53%,较当日最高市值1791亿元蒸发了131.9亿元!
“这一次的事件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据乳品行业专家宋亮透露,其实伊利“被谣言”近年已经发生多起,作为一家大型食品企业,伊利身负消费者的信任,所有的精力都在生产出好产品上,对于这些谣言,伊利一直都是相信法律、依靠法律。以往的谣言事件中,造谣者也已经被公安机关抓捕。
正如青城公安和呼和浩特新闻网发布消息称,发布不实消息的邹某某、刘某某等人已被警方抓捕。然而,因一则谣言蒸发的131.9亿元该由谁赔偿?股民的损失又由谁来承担呢?
一条谣言 无辜路人被人肉
2017年8月,一个叫李炳鑫的青年,在杭州玩着卡丁车,却突然发现自己成了“8·12南京南站猥亵女童案件”中的“猥亵者”。
8月13日,在一条“寻找猥亵少女禽兽”的帖子下,有网友在评论中称,猥亵者是其大学同学李炳鑫。随后这条评论被微博大V用户“古风同志”曝光,并配文“曝光台:苏州的老少爷们都来辨认一下这个猥亵小女孩的畜生”。
短短几个小时,“南京南站小女孩被猥亵”引来近3000万的关注。李炳鑫随即被“人肉”,有人甚至扬言要将他依法“处置”。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他跟图中的嫌疑者长相相似,而被无端造谣。
8月28日,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对在南京南火车站候车室实施猥亵儿童行为的犯罪嫌疑人段某某批准逮捕,李炳鑫这才洗刷了罪名。
谣言虽然消散,但试想从8月13日到28日,李炳鑫以及他的家人、朋友承受了什么样的内心压力?喧嚣过后,那些深受谣言伤害的个体,该如何重启他们的生活?
一条谣言 摧毁一个行业
2017年2月,有一段网民称“买到假紫菜”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宣称“福建晋江企业产的紫菜是‘废旧黑塑料袋做的’”。视频中的女士从一包买来的“紫菜”中取出几块泡在水里,说闻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开,吃的时候嚼不碎,判断是废旧的黑塑料袋做的。
尽管企业、协会、食品监管部门纷纷辟谣,谈起此次“紫菜风波”对企业的影响,以紫菜深加工为主营业务的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江连连用“很受伤”、“伤不起”形容。
“‘塑料紫菜’谣言散布后,我们接到了不少电话,要么是取消订单,要么是投诉,还有直接要求我们产品下架的。”
据《工人日报》报道,从2月17日至3月28日,黑龙江、广西、甘肃等多家超市下架紫菜产品,18家经销商退货,退货金额达468万元。“尽管谣言已过,但总体来看,养殖收购价格下降3成左右,商超的订货量缩减了30%。”
谣言猛于虎 仅有“武松”还不够
事实上,我国现行法律正不断加大对于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就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情况,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据《2016网络谣言传播以及成年人认知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在2016年上半年移动舆论场中的450个谣言案例中,仅有少部分谣言及其相关责任人被警告或处罚。
网络谣言为何频繁上演?根本原因在于,网民法律意识淡薄,网络暴力盛行却法不责众,相关机构或自媒体传播谣言所得的非法利益远大于侵权成本。
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谣言没有一刻远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谣言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的经济建设、对百姓的个人生活造成的影响。在惊呼“谣言猛于虎”的同时,我们必须呼吁,对付谣言这只“猛虎”,仅仅让“武松”来打击还不够,还要依法加大对造谣者追偿经济损失,让造谣者不敢造谣,造不起谣,以更加有力的重拳,弘扬正气、激浊扬清。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题图来源:解放日报社